山西省体育局局长苏亚君发言全文

山西省体育局局长苏亚君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发言
以人为本  凝心聚力
扎实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

山西省体育局局长  苏亚君
2012年12月26日

    “十一五”以来,山西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以政策导向为动力,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以典型引路为示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大力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截止到2012年9月,全省28200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圆满实现,被广大农民群众称赞为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幸福工程,为建设“健康山西”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做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农村体育,是党的要求、政府的责任,更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期望,也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山西省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为抓手,认真履行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努力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成为推动山西体育事业发展的助推器。

山西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主要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一)以建设“山西大运体育走廊”为起步,探索我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发展路径

    2003年,号称山西南北大动脉的大运高速公路贯通,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大运高速“经济走廊”、“文化走廊”、“旅游走廊”的要求,省体育局及时提出了建设“山西大运体育走廊”的构想,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山西大运体育走廊”当年正式立项并开工建设,总投资2140万元,在农村建设篮球场650个、健身路径32条,惠及沿线8市32县116个乡镇200万农民群众,2006年全线完工。“山西大运体育走廊”的建成,标志着新时期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推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供了基础性、科学性、可行性依据。

    (二)以中央资助政策为引导,开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典型示范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同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在山西省召开了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场会,推广“山西大运体育走廊”建设经验。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投资力度最大、建设面最广、见效最快、直接使农民受益的农村体育工程项目,是一次多部门共同合作建设公共体育设施的成功尝试。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整合国家和省级配套资金9077万元,在符合条件的行政村,引导建设标准的“一场两台”(一个篮球场,两副乒乓球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092个,为全面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发挥了积极的典型示范作用。

    (三)以政府扶贫开发政策为动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重点攻坚

    “十一五”时期,山西省委、省政府做出了重点对相对贫困的“两区”(太行山、晋西北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行政村实施全面帮扶政策,打响了进一步加快全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步伐的攻坚战。5年来,我们以当地农民群众的意见、愿望、需求为动力、为标准、为尺度,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共计投入15亿多元,在“两区”15265个行政村,扶持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为全省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夯实了重要基础。

    (四)以山西省第二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为契机,拓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新型渠道

    2010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对推进城镇化提出明确要求,确定了建设“健康山西”的战略目标。我们以全省实施第二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为契机,投入引导资金2838万元,在2838个行政村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场地设施,进一步扩大农村体育文化阵地。

    (五)以推进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为目标,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最后冲刺

    201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十二五”前两年时间里,在进一步完善提升已完成的“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基础上,启动实施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为我们加快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坚强保证,发起了向全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的最后冲刺令。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凝心聚力克难关,两年又累计投入资金近15亿元,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494个,不仅圆满完成全省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还对具备条件的自然村进行扶持,引导建设体育场地2549个。

    随着全省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的顺利完成,2012年9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以山西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为专题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山西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给予了充分肯定,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农村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农村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农村体育组织的加强和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育已成为亲民、健民、乐民、利民的崇高事业,给全省农村面貌带来了新气象,给农民生活带来了新变化。

    二、工作体会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把体育场地设施建到农民身边,是政府履行体育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是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积极探索,有力地推动了山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在工作实践中,我们的体会是:

    (一)抢抓机遇,服务大局,是山西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我们做好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脱离了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体育工作也将难以有所作为。2006年,山西省委、省政府首次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列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作为关注和落实民生工程的实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7年来,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过程中,我们先后紧紧抓住大力发展大运高速公路沿线经济文化旅游工作的契机、“两区”扶贫攻坚的契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契机和新的“五个全覆盖”的契机,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寻找体育工作的切入点,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成为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有力举措,成为推进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明确职责,分解任务,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扎实推进的坚强保证

    山西省各级政府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工作高度重视,做到了“六纳入”,即: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纳入政府财政年度预算、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评价体系、纳入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体系、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特别是2011年山西省确定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目标之后,省长亲自同各市市长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进一步明确了由各市、县人民政府为第一责任主体,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督实施。在此基础上,我们每年组织召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场会,省体育局与各市体育局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进行检查考核。明确职责和任务分解极大地提高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执行力,为顺利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以人为本,注重实效,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在体育工作中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充分发挥好体育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山西省处于黄土高原,山地丘陵多,因此我们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中坚决不搞“一刀切”,在场地建设、器材配置等方面完全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我们坚持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原则,每年制定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并严格执行,既注重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又充分满足不同的健身需求,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喜爱和拥护。

    (四)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农民体育健身场地设施质量的好坏,发挥作用的大小,直接关系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管理:一是制订了器材公开招标采购和验收制度,严把器材质量关;二是建立了工程统计、督导、考核、档案等管理办法,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三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同受赠单位签订协议,明确了受赠单位应承担维护和管理的职责,加强了器材设施的使用和管理;四是省、市、县逐级建立了农民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电子档案,实现了电子档案全覆盖;五是近期省政府办公厅将印发《全省农村公共事业两轮“五个全覆盖”工程长效管理办法》,对场地设施维护管理的人员、经费、组织机构、工作职责等内容进一步明确,这将为落实农村体育场地维护、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五)健全体系,丰富活动,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发挥效益的关键所在

    在农民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的同时,一方面,我们加强了农村体育组织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农村体育活动骨干。2009—2011年共投入300万元,培养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34万人;另一方面,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春节、庙会、农闲等时间节点,实施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战略,广泛开展全省百万农民健身活动,形成了如全民健身大拜年、山西跤王争霸赛、长治国际攀岩赛、忻州挠羊赛、运城永济五老峰登山节、大运体育走廊农民篮球赛等一批独具农村特色的体育品牌。农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不断增强,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山西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目标已经实现,但农村体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有的农村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发展不均衡问题还很突出,特别是一些条件差的自然村体育场地设施还是空白;一些农民体育锻炼意识淡薄,观念还比较陈旧;部分农村体育组织体系不健全、管理不完善。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党的十八大对体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任务,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推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