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198号(医疗体育类466号)提案答复的函
《关于开展常态化体质检测推动全民科学健身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国家强盛和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重要标志,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任务。体质检测是推动全民健身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自2000年以来,我国已周期性开展了4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人群监测,并在大规模人群体质监测数据基础上,研制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多年来,体育总局推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实施,不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增强国民整体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针对您提出的建议,近年来体育总局及相关部门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根据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要求,体育总局注重加快推进体质监测评价体系和数据及服务标准的更新与完善,特别是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调整优化监测指标和测试方法,修订《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使监测工作更加关注国民健康。同时细化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开展体质监测和测试的操作规范,确保数据采集过程的安全和数据结果的真实,为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体育总局科研部门通过丰富国民体质健康大数据网络,建设“个人全生命周期全健康信息记录(PHR)服务平台”,探索将医学体检、体质与健康检测、运动能力评估、膳食营养、科学健身指导和人居健康等服务进行全面整合,为建立全国性国民体质健康大数据平台做出尝试。国家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国民体质和健康检测工作,教育部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纳入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作为考试制度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开展体质健康测试,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学校评估范围。卫生健康委实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在城乡基层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中央财政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等渠道支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推动科学健身。通过多部门的努力,体质检测的标准正在日趋完善,检测考评机制逐渐发挥作用,体质监测和检测为全面了解国民体质状况、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打下了基础。
二、国家相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和支持各地利用各种社会力量,以不同形式积极探索“体医融合”,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一些地方试点建设“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等服务机构,从大力推广全民常态化体质检测入手,部门联合建立相应运营管理机制,体育和医学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提供针对不同人群、环境和身体状况的运动健身指导方案,发挥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康复方面的积极作用。如广东省探索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共同体,将香港的医疗管理体系、澳门社区医疗精细化服务、卫生防护等与广东的医疗体系相结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事业协同发展,构建体育、医疗与健康开放型新体制。江苏省常州市建设常态化科学健身指导站,面向市民免费开放,定期邀请运动医学专家为市民提供建立个人体质检测与健康档案、开具运动健身指导方案等个性化服务。一些地方尝试将体质检测纳入到体检项目中,通过对测试结果科学分析,为市民开出健身指导方案,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很多地方在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5G技术等高新科技推进体医融合、推广科学健身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三、在打造健康城市方面,全国爱卫会于2016年启动健康城市建设,围绕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文化和健康人群开展工作,其中培育健康人群方面主要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立国民体质健康档案,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等行动,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体育总局也一直致力于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在制定关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及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指导标准时,将普及体质检测和健身指导服务到更多的群众身纳入其中。目前正在开展“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创建工作,在创建测评体系中已将科学的全民健身指导服务纳入测评项目,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列为创建指标,将辖区内卫生服务机构推进体医融合与健康促进、提供科学健身指导和运动健康管理取得成效作为测评标准予以考评。同时尽可能在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健康城市的测评体系中较多的体现体育健身和科学健身指导的评价内容,以有效调动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此项工作的积极性。
四、在加大智慧体育投入,拉动大健康产业发展方面,2019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促进体育场馆活动预订、赛事信息发布、经营服务统计等整合应用,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建设。近年来,工业信息化部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健康养老领域融合,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创新发展,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体育总局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分布于城乡社区、商圈、工业园区的智慧健身中心、智慧健身馆,依托已有资源,提升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互联互通,促进体育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体育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拉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针对您提出的将体检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建议,《社会保险法》第三十条规定,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因此体检等非疾病治疗项目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诊疗项目范围。另外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特别是城乡居民医保的筹资水平较低,将体检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条件尚不成熟。
下一步,体育总局加大与相关部委的沟通与合作,进一步激活与调动全社会力量,更多将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健身领域,推动智慧体育加速发展。同时将大力推进“体育+”建设,与卫生健康、教育等等部门协同发力,将科学健身融入国民生活各方面和生命全周期,全面提升国民体质健康水平。
感谢您对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