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3152号(文体宣传类299号)提案答复的函
唐延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吁请国家体育总局加强对杂技行业帮扶指导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以‘结对子’的形式帮助杂技行业构建科学训练体系、完善教育与培训体系、提升训练伤防护水平、开展运动机理研究”的建议
体育总局高度重视体育科技工作,支持高水平体育科技研发与应用。近年来,组织实施体育总局科技创新项目、国家队科技助力青年项目、运动医学科技创新项目等,聚焦国家队训练比赛科技创新需求,集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的优势科技力量开展集中攻关,助力国家队破解训练比赛“卡脖子”难题,提升科学化训练水平。体育行业科研机构、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在运动训练研究、国家队科学化训练水平和伤病防治水平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丰富经验。
近几年,体育和杂技行业交流合作取得积极成效。上海体育大学为上海马戏学校进行体能训练、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等专题讲座和课程教学,并开发相应教材。
下一步,体育总局将继续支持体育与杂技交流互鉴,支持体育行业科研机构、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等与杂技行业相关单位建立健全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围绕科学训练体系构建、专业人才培养和伤病防治研究等交流合作,助力杂技训练科学化,提升艺术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关于“分享拟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规范体育服务管理,推动体育标准化建设等相关经验,指导杂技产业相关工作”的建议
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健康产业,产业链长、辐射带动作用大。近年来,体育总局积极推进文体商旅融合发展,成功举办2023年和2024年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发布19条国庆、春节假期户外运动精品线路。会同文化和旅游部认定74家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26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共同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体育总局正在研制“十五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拟深入推动体育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持续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后续将按程序公开规划内容,与杂技行业交流互鉴、共同发展。
三、关于“推进文化传播方面特别是青少年间的交流与互动”的建议
杂技与体育是同源异流的身体文化,中国传统杂技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两者共生共荣、和谐发展。2023年,体育总局开展“推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建设 加快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专题调研,其中包括对武术、舞龙、舞狮等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杂技相关项目的研究。
下一步,体育总局将进一步加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挖掘体育与杂技相融合的体育项目,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拓宽传播渠道,宣传推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杂技,推动中华优秀体育文化和杂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感谢您对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体育总局
2025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