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2143号(文体宣传类201号)提案答复的函

丁世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赛事经济,变体育流量为经济增量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的重要业态,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对促进消费、扩大投资、推动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形成产品丰富、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发展均衡的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体系。您提出的相关建议针对性强、价值高,对于发展赛事经济、促进和扩大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进一步引进高水准国际性体育赛事,通过高质量比赛产品拉动赛事相关经济发展,促进线下消费”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先后举办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哈尔滨亚冬会等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和一系列高水平国际赛事,2024-2025冰雪季,全国共举办国际冰雪赛事28项。体育总局大力推动赛事经济发展,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和“乐享精彩赛事 寻味中华美食”活动,释放赛事效益,高水平国际赛事对消费带动作用巨大,哈尔滨亚冬会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25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五一期间在厦门举办的羽毛球苏迪曼杯吸引约6.4万人次到场观赛,其中外地观众占83.6%,综合经济效益约4亿元。

下阶段,体育总局将加强统筹指导,支持各地依规按程序申办承办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推动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商业、会展等深度融合,不断发挥国际赛事对消费的拉动作用。

二、关于“鼓励各省市培育、开发原创体育赛事IP,并在场馆租赁、安保协调等方面给予相应政策支持与协助”的建议

近年来,体育总局鼓励各地加快培育自主赛事IP,着力发展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职业赛事,广泛引导社会力量打造原创品牌赛事,力争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竞争力的国际知名赛事品牌,以自主赛事促进和带动消费。很多省份也完善赛事培育机制,加大对原创体育赛事IP的支持力度,通过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等多种方式扶持打造自主赛事品牌,已经涌现出中国网球公开赛等一大批自主品牌赛事活动。

目前,体育总局正在研制赛事经济政策文件,围绕难点、堵点、痛点,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力争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下一步,体育总局将在赛事经济政策文件中充分吸纳您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各地加大自主品牌赛事培育力度,打造特色赛事IP,将赛事发展与提升城市能级与城市软实力相结合,不断创新赛事消费场景。

三、关于“汲取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管理经验,健全体育赛事管理体系,有力支撑体育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体育总局加强体育赛事服务管理,修订《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设置了“体育赛事活动申办和审批”“体育赛事活动服务”“体育赛事活动监管”专章。在“体育赛事活动申办和审批”专章中,明确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地方人大和人民政府的相关规定,减少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对保留的审批事项,不断优化服务。在“体育赛事活动服务”专章中,鼓励地方体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发挥体育赛事活动拉动作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明确地方体育行政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体育赛事活动应急工作机制等。在“体育赛事活动监管”专章中,明确体育行政部门对赛事活动场地实施现场检查,极大吸引了社会主体办赛的积极性。

下一步,体育总局将加强部门沟通协调,落实好《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群众赛事的组织管理特点与规律研究,充分吸收借鉴国际赛事经验,完善我国体育赛事活动管理服务规范,优化赛事环境,促进赛事经济健康发展。

感谢您对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体育总局

2025年5月30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