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0366号(文体宣传类028号)提案答复的函
《关于加强体育人才培养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提出如下答复意见: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体育的价值和功能,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平台。”这是我们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遵循。展望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体育承担着重要使命。发展体育事业,离不开一支爱岗敬业、拼搏奋进、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
当前体育人才工作距离体育强国建设目标任务仍有差距。提案中指出的问题确实不同程度存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体育人才分布不均衡,欠发达地区和基层体育人才队伍仍显薄弱;体育人才开发投入不足,高水平、领军型、复合型以及一些专业技能型体育人才短缺,体育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尚不能满足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体育总局党组高度重视体育人才队伍建设,针对提案提出的意见、建议,布置相关部门认真研究,拿出举措:
一、制定专项规划,作出全面系统布局
体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于2021年12月召开了全国体育系统人才工作会议,对今后一段时期体育人才工作作出了部署。深入查摆问题,分类施策,修改完善了《“十四五”体育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规划》中,根据“十四五”期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设计了培养高层次体育人才、开发急需紧缺人才、统筹推进重点体育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体育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等主要任务,力求取得实效。
二、着力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保障政策
人才评价机制对于人才的成长发挥“指挥棒”作用。2020年,总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进落实体育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了教练员评价体系,新增了群众体育教练员方向,鼓励教练员队伍服务全民健身。增设了运动防护师专业,拓展了体育专业人员职称通道,进一步完善了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的体育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后,体育专业人员职称申报和评审通过人数较往年均大幅增加,壮大了体育专业人员队伍,释放了改革红利。与此同时,设计体育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政策,解决体育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与“独木桥”问题。指导和规范协会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实现“管行业、管标准”。积极推动体育人才评价工作社会化、市场化,提升体育人才职业认同感、荣誉感。
完善体育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方面,近年来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参加各类国家级奖励表彰评选,运动医学研究所厉彦虎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游泳中心周继红、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训练中心分别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先进集体,体育人才的美誉度进一步提升。联合教育部门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积极协调在大中小学校设立教练员岗位。目前已征求中央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意见,争取年内出台有关政策。落实好优秀退役运动员政策性安置,加大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退役运动员在体育领域持续从业。
三、聚焦重点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培养政策
根据《规划》,在“十四五”时期,重点围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科技、体育文化、体育对外交往等领域,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同时,适应体育事业开放、多元的发展趋势,树立“大人才观”,调动高校院所、协会、企业以及社会力量多方参与体育人才培养开发,拓展体育人才培养渠道。群众体育人才方面,研究修订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规模,提升人员素质,突出公益属性。制定群众体育教练员职称评审标准,促进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加强体育行业新业态的开发和研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大典》体育领域职业,完善职业技能标准。加强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范开展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和等级认定。竞技体育人才方面,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以教练员为首要”,大力实施运动员文化素质提升工程。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制定教练员培养培训专项计划,开展“三大球”教练员系列培训,提升人才厚度,强化人才素质,加快人才开发。体育产业人才方面,继续深入开展体育产业人才培训,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体育科技人才方面,深化体育领域科技体制改革,持续跟踪培养“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人选,实施体育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打造高水平复合型科技团队,发挥体育科技人才在助力奥运备战和服务全民健身方面的突出作用。体育文化人才方面,建设体育文化人才项目库,大力实施体育文化人才素养提升计划,逐步建立“智库”和咨询委员会。国际体育组织人才方面,根据中央关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有关政策,制定体育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措施,实施专门人才培养计划和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国际交往能力提升计划,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体育决策机制中的参与度、影响力和话语权。
下一步,体育总局将在做好体育人才战略规划和人才工作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推动将体育人才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引导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出规划、设标准、建平台,内挖潜力,外引人才,激发社会、市场活力,引导社会和市场力量加大对体育人才的投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驾马车”相互分工、相互合作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