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299号(教育类442号)提案答复的函

《关于切实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深化改革创新体教融合教育模式

2020年8月,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印发实施《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其目的是为了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

在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方面,坚决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将体校义务教育适龄学生的文化教育全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保障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在深化评价体制改革方面,教育部印发相关意见,强调“要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将学生日常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质健康状况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因地制宜组织实施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有效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作用”。目前,各地已经在诸多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例如云南省“体育中考100分”等,为后续工作积累了良好经验。

下一步,体育总局一方面将配合教育部研究推动体育课程改革优化,加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另一方面继续以“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为抓手,广泛动员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力量,利用体育中心、学校、体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公园等各类场所,开展长流水、不断线、适合不同年龄段、贯穿全年的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在健身活动中加强对青少年的运动和健康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养成运动习惯,塑造健康生活方式。

二、关于统筹资源探索共建共享服务模式

2015年以来,体育总局会同财政部持续安排中央资金支持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向包括青少年在内的群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每年支持1200—1400个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并在官网等平台公布中央财政资金补助的大型体育场馆名单,动员社会力量监督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2021年,体育总局下发《关于做好2021年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体群字〔2021〕9号),督促各地场馆结合自身情况,为学生人群提供更优惠服务。同时,指导各地场馆充分吸引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到场馆开展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滑冰等项目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和培训,并与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签订服务合同,明确服务的场地名称、服务时段、收费标准等内容。

在社区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方面,体育总局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十三五”期间,共投入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33亿元,资助地方建设社区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社区健身设施,改善社区居民健身条件。会同发展改革委在“十三五”期间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108亿元,支持地方建设公共体育场、足球场、健身中心,为社区群众建设“举步可就”的健身设施。同时,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开展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推动落实《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建设任务,破解社区足球场建设协调难、选址难、审批难、筹资难、运维难、组织难等难题,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总结试点经验,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的意见》《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技术指南》《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示范图集》,指导各地全面推动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工作。同时,开展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推广智能健身器材,陆续组织举办全国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活动、“全民健身日”主题示范活动等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加强对社区居民科学健身的指导,引导社区居民参与体育运动。

下一步,要继续指导各地做好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学校和学生开放工作,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和中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地方建设完善健身设施,增加健身设施有效供给,补齐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短板。

三、关于明确权责完善风险防控制度建设

为健全校园伤害事故政策法规体系,完善事故解决渠道,2002年教育部印发《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事故与责任、事故处理程序、事故损害的赔偿、事故责任制的处理都做了详细规定。2006年,教育部会同公安部等9个部门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教学规范、安全管理要求、合理预见和积极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作出了规定。2008年教育部会同财政部、中国保监会印发了《关于推行校方责任险完善校园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的通知》,推行校方责任险,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对学校体育的日常管理职责、教学的常规要求和事故的处理都作了进一步规定。为提升相关纠纷的处理能力,教育部定期对相关的安全问题进行通报,不断加强舆情引导,同时会同公安等有关部门,不断健全和完善学校风险管理的综合解决方案,加强调解纠纷的工作力度,支持学生科学健身和安全锻炼。

感谢您对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