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6127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加强政策落地,优化退役运动员运动损伤保障措施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运动员运动损伤保障工作历来受到高度重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体育科技水平的进步,不断加强运动员文化学习、提高科学训练质量、建立科学评估体系、提升伤病预防和康复水平,是提高我国运动员成材率,减少运动员伤病、伤残几率,促进运动员升学就业、解决后顾之忧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国体育系统高度重视运动员运动损伤保障工作,不断完善运动员工伤保险政策,实施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制度,大力倡导科学训练,宣传推广伤病预放方法,对于伤病运动员进行积极扶助,努力构建多层次的运动伤残保障体系,取得一定的进展。

二、多措并举,做好运动员运动损伤保障工作

一是加大力度,确保各项政策落地执行。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2012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电视电话会议,体育总局、教育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几年来,体育总局认真贯彻各项政策,同时牵头组织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地。全国各地都制定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意见的实施细则。

二是进一步完善运动员科学训练和竞赛体系,提高科学训练水平。从青少年体育选材入手,体育总局从2015年开始启动了奥运项目青少年选材标准的研制工作,已经完成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短道速滑、乒乓球和羽毛球等8个项目。2017年启动了12个冬季项目和自行车项目。力争在23年内完成其他项目编制工作。在训练教学方面,体育总局已于2016年完成了全部冬、夏奥运项目训练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并通过基地认定、训练营、竞赛活动等全面推进训练大纲的执行落实,有效地促进了青少年训练水平的提高。2017年,体育总局还启动了项目大纲教学指导书的编写工作,覆盖田径、体操、乒乓球等15个项目,全部项目将于23年内完成。

三是进一步完善运动员保障政策。体育总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运动员纳入工伤保险后的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定问题,指导全国体育系统树立运动伤病预防、康复理念,举办多期运动伤病预防及康复培训班,还针对工伤保险补偿机制进行专门研究,指导各地及时办理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定工作。针对运动损伤鉴定难的问题,体育总局专门组建了专家组,对运动损伤的鉴定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进一步完善伤残互助保险政策,着重研究体育行业特殊保障政策与国家工伤保险政策的衔接和补充机制,实现多层次伤病保障体系。对于出现运动损伤或慢性损伤复发等特殊困难的运动员,全国体育系统创设了专门的救助和扶助项目进行费用的补助。目前,正在论证提高伤残互助保险和特殊生活困难、医疗困难补助的标准等政策。

三、做好下一步工作的主要思路

一是继续加大对现有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督察的力度,加大对政策制度和工作措施的宣讲力度,组织专题调研,督促执行。

二是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大对青少年教练科学训练理念、能力和方法的培训,加强科研保障,避免运动员过早专业化、成年化训练,减少伤病发生。

三是进一步做好专业队伍医疗保障工作。建立运动员健康档案,规范运动员伤病预防、治疗和赔付工作。面向精英教练员组织专门的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训练教学。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相信运动员运动损伤预防、康复和保障工作将取得新的进展,运动员身心健康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