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3372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推进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毽球进高(学)校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中,提出要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加强优秀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推广和创新,传承好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毽球运动起源于我国民间传统的“踢毽子”,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瑰宝之一。毽球运动简便易学、老少皆宜、观赏性高,不受场地限制,对练习者增强体质、发展身体机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一项具有很高推广价值的全民性健身运动项目。近年来,体育总局会同教育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相关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制度体系,依法依规做好毽球裁判员和教练员的培训管理工作。201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中提出,要“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中华优秀体育文化传承创新”。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挖掘整理民族民间体育,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将推广毽球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些文件的出台为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推进毽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校园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

为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毽球运动,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简称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已制定《全国毽球之城(乡、镇)命名办法》,其中包含“毽球运动传统校”或类似命名学校申请标准。为做好毽球裁判员、教练员的培训管理工作,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制定了《全国毽球裁判员管理办法》,有序开展毽球裁判员培训工作;下一步,中心拟制定《全国毽球教练员管理办法》,并将积极协调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继续做好毽球裁判员、教练员的培训工作。

二是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适时制定毽球项目运动与技术等级标准,大力开展毽球运动推广。毽球运动深受儿童青少年的喜欢,在广东、湖北、上海、辽宁、山西等地的中小学有着较好的普及率。各校根据学校实际,积极开发毽球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依托“第二课堂”,在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毽球活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学校通过“云”课堂开展毽球课程教学,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享受传统体育的快乐。高校中,诸多学校开设毽球必修课、选修课,组建毽球队,开展校园毽球比赛等,有力推动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下一步,教育部将积极鼓励各地将毽球融入学校体育课程,鼓励和引导高校建立毽球俱乐部或毽球社团,繁荣校园体育文化。

毽球项目参与性广,是提高人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体育总局相关部门将充分考虑项目特点、普及程度、竞赛体系等因素,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时考虑增设《毽球项目运动与技术等级标准》,引导更多青少年参与此项活动。

三是以竞赛为抓手,促进毽球人才的培养。体育总局群体司于2019年、2020年分别举办了全国毽球比赛,2021年又将毽球项目纳入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中,牵动全国各地以不同形式举办“我要上全运”等赛事活动,带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由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中国学生毽球锦标赛,是毽球校园活动中最高水平的全国单项赛事,自2005年至今已举办过8届。比赛设大学组和中学组,分别进行毽球、平踢毽、花毽的比赛。上海市在阳光体育大联赛、学生运动会等诸多比赛中,均设置毽球比赛,广泛开展大学、中小学毽球赛事活动。在珠三角地区,校园毽球赛事体系完善,学校覆盖率高,学生参与面广。

体育总局将继续将加强与教育部协作,协调社体中心、中国毽球协会等单位,加强研究,积极组织相关力量做好毽球的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指南与运动技能标准开发,制定中小学毽球课程的“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模式推进的方案,推动毽球项目校园广泛普及,让更多的学校开展毽球运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毽球活动。同时继续培养高水平的裁判员、教练员人才队伍,引导高水平毽球人才进校园,为毽球活动开展提供师资保障。

感谢您对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