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亚青会——播洒体育和文化的种子

    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于8月24日在南京落幕,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兼秘书长刘爱杰总结认为,本次比赛代表团达到了锻炼队伍和培养教育青少年的目的。
    本次亚青会中国代表团收获46金23银24铜,位列奖牌榜首位。“相比上届亚青会(25金16银11铜),这次代表团的成绩接近翻了一番,而且我们参加了全部16个大项的比赛,从参赛规模到比赛成绩都达到了锻炼队伍的预期目标。”刘爱杰认为,本次亚青会检验了中国体育的后备力量,使得参赛的青少年在运动成绩和文化教育活动中都有很大收获。
    具体到各参赛项目上,刘爱杰指出中国代表团在田径上与以往相比取得了更好的成绩,特别是在耐力性项目上。游泳项目由于很多顶尖的适龄选手需要备战全运会,没有参加亚青会,所以没能充分发挥实力。在足球等一些球类项目上,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青少年在体格、身材、奔跑速度、合理冲撞等对抗能力上存在着一定差距。“我们对团队的理解还有所偏差,集体和团队并不是同一概念。集体项目也是讲究个性的,同时在一个团队中还要讲究和谐。我们的学校和社区需要给青少年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参与体育,全面增强青少年体质,这也是竞技体育扩大选材的基础。”
    总结本次亚青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参赛特点,刘爱杰认为突出体现在普通中学学生的参与上。本次中国参赛队员人数是上届的三倍多,除了通过各项目全国运动会的成绩选拔出的运动员,还有根据开展项目较好的地区和学校参与进来的,所以有相当一部分运动员是普通中学的学生,这对于带动普通青少年参与体育意义重大。"这些运动员在参与亚青会后回到校园,可以想象他们在同年级的同学中会有多少崇拜者。他们在暑假期间,几乎没有进行什么专门的准备,就是按照学校体育一种自然的发展趋势,来参与了这样一次比赛,却能对推动学校体育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据刘爱杰介绍,明年的青奥会还会按照同样的组队原则,让更多的普通中学学生参与比赛,也吸引更多的孩子走到户外参与体育竞技,而不是沉迷电子竞技。
    本次亚青会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其中亚青村里安排了亚洲文化小屋、公平竞赛展台,主办方还组织运动员参观南京青少年行知教育实践基地等活动,促进了青少年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让更多人意识到体育的社会教育属性。“体育教会青少年如何面对失败,如何迎接挑战,怎样尊重对手、尊重规则,要在符合社会伦理的前提下进行竞争。这也是青年运动会的特色,通过参与体育让青少年获得了一种德育教育。”刘爱杰说。

(袁雪婧)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