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局宣传司司长涂晓东:为体育为梦想诗赞

    用诗词、绘画、篆刻等传统文化描绘奥运冠军夺冠的精彩场面,赞美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中国体育报》联合总局宣传司6月24日推出的“奥运诗赞”大型报道再现了中国体育在奥运会上从零的突破到走向体育强国的精彩历程。为什么要组织这一大型报道?这一报道有什么重要的社会意义?记者采访了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涂晓东。
    记者:“奥运诗赞”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让人耳目一新,策划这一大型报道的出发点是什么?
    涂晓东:国家体育总局高度重视体育文化建设,“奥运诗赞”大型报道的推出是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程,是进一步宣传中华体育精神的新探索,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实践。
    新中国一代代运动健儿,一次次展现“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宝贵的精神丰采。这些精神财富既是体育精神的凝练,也是体育文化的积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精神财富,奥运冠军既是这种精神的贡献者,也是这种精神的传承者、传播者。7月31日,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即将揭晓,北京张家口申冬奥进入冲刺阶段;里约奥运会一年之后即将开幕,体育健儿正在挥汗如雨,加紧备战。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推出“奥运诗赞”版,对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认真研究、充分认识和挖掘中华体育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特殊的影响力,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记者:“奥运诗赞”大型报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
    涂晓东: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获得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一共获得213枚奥运金牌。在这一系列报道中,每一位奥运冠军丰采的呈现都将由一首诗词、一章篆刻和一幅绘画组成,读者将在诗词、篆刻、绘画等形式中,重温他们奋勇夺冠的精彩过程,领略他们舍我其谁的万丈豪情和精神风貌。
    中国古典诗词、绘画、篆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是人类社会共有的文化遗产。“奥运诗赞”通过中华传统艺术形式,表现现代体育及其成就,充分表明了中国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尊重和认可。
    记者:“奥运诗赞”大型报道的创作者是什么样的团队?是如何创作的?
    涂晓东: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断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多年来感动并激励了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努力工作,无私奉献,这其中就包括这213首诗词的作者。这些作者全部是曾经奋斗在体育战线上的老体育工作者,他们亲历体育,了解体育,热爱体育,知道每一枚奥运金牌背后的巨大付出,更能够感受到运动员夺冠所蕴含的巨大精神力量和社会价值。这些老同志用无比的热情,为213位奥运冠军吟诗赋词,并邀请名家篆刻名章,配以绘画,完成了这项精彩而庞大的文化工程。
    记者:“奥运诗赞”大型报道期望有什么样的社会效果?
    涂晓东:中国体育的辉煌实践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中华体育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生动体现。在践行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进程中,这213组中华传统文化样式与现代体育形式相结合的文艺作品,无疑是体育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丰富拓展了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的传播方式,对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传播中华体育精神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期盼这组报道能得到更多人的欣赏,进入更多人的内心,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滋养。

(部国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