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局:传承中华体育精神 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和第一个世界纪录都诞生在这里。截至2014年,在这里训练的运动员共获得了1162.5个世界冠军、149块奥运金牌,占中国奥运金牌总数的四分之三。1951年成立以来,一代代运动员、教练员在这里训练和生活,训练局凝聚着新中国体育半个多世纪的集体记忆,也传承着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辉煌的历史和传统,使训练局留存并发展出了厚重的体育文化积淀。
新中国体育历程的展示窗口
曲爱慧介绍,训练局对荣誉馆的工作非常重视,直接由局党委办公室负责。“今年是奥运年,训练局的工作要点之一就是荣誉馆的建设。目前的展出内容截止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今年里约奥运会后会产生新的奥运冠军,荣誉馆要进行补充。”
训练局荣誉馆在筹建之初完全是“白手起家”。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展品,如训练器材、奖牌奖杯、历史照片,收集难度比较大,训练局通过多方努力,尽可能地搜集展品,在荣誉馆内呈现出了一副全景式的新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史。
2009年5月,训练局荣誉馆被宣传部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2年国庆节期间,温家宝总理来到荣誉馆参观视察。如今,荣誉馆已经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对外宣传和交流的窗口,自建成开放以来,共接待了来自国际体育组织、港澳台、国内各地一千多批、数万人的参观访问。荣誉馆是港中旅指定的香港居民到北京旅游定点参观景点,来自香港及内地的学生们在馆内中国女排入队誓词前举手念诵誓词的情景,至今令训练局工作人员印象深刻。
运动员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
为了促进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运动员退役后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训练局在近几年着重加强了运动员素质教育方面的内容。训练局广泛邀请社会知名的专家学者,在通识教育内容之外,为运动员讲授国学、团队建设、职业技能转换的相关课程。2013年,训练局共组织历史、国学、团队建设等素质教育讲座43次,参加运动员1590人次,教练员124人次。
创建文明从一点一滴做起
“全国文明单位”的评比有着全面而严格的标准,获评单位不仅要在自身业务方面精益求精,在日常管理、文化建设、社会公益方面也要有所建树。训练局充分发挥体育场馆服务社会的功能,面向社会开办了青少年体育培训班,北京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也为市民提供了优质的健身空间和服务。作为能源消耗大户,训练局大量采用节能环保设备,从一点一滴做起,倡行节约。同时,训练局还为职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充实职工的日常生活。
谈到对体育文化的理解,曲爱慧说:“体育本身就属于大的文化概念的范畴。训练局是一个有历史感的单位,服务中国竞技体育,传播中华体育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荣誉馆这样窗口的打造,我们希望能把中国竞技体育辉煌灿烂的历史展示出去,传递出象征祖国荣誉的价值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