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牌文化博物馆开馆多件藏品成镇馆之宝

  现代桥牌曾经历了多少种不同形式的变革?全国第一家棋类刊物创办于何时?象棋子从唐、宋代到清末民初发生了哪些演变?全国仅有两副的中国南海海玉围棋子又有何独特之处……
  日前,棋牌文化博物馆落成仪式暨上海市棋牌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上海棋院举行,这些宝贵的棋牌藏品也得以亮相,让爱好者有机会领略中国棋牌文化的源远流长。
  作为全国首家综合性棋牌文化博物馆,棋牌博物馆占地面积达到1000余平方米,收集了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国际跳棋、五子棋以及桥牌六大项目古今中外相关藏品1200余件,其中唐代《高逸图镜》、元代《玄玄棋经》、明代《弈鑑》等成为镇馆之宝。
    落成仪式上,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也向博物馆捐赠了藏品——全国仅有2副的中国南海海玉围棋子。“黑白棋子的材质都出自南海,带着祖国母亲的温度。多年前就准备好了,要捐赠给上海。”林建超表示。
    开馆现场,林建超还分享了棋牌运动的魅力与棋牌文化传播的经典时刻和个人感悟。在他看来,棋牌文化博物馆的落成是体育棋牌文化发展的一件大事,“围棋是历史、文化与情感的载体,馆内不仅涵盖了宋朝以来的珍品,还有成套保存比较完整的民国时期的棋谱版本,在全国范围都很难找到。这与上海城市的发展轨迹关系密切,近代围棋的交流很大程度上是从上海开始的。”
    据悉,博物馆以新中国上海市首任市长陈毅元帅提出的“国运盛、棋运盛”为宗旨和灵魂,从“盛”“弈”“魂”三方面予以展现棋牌文化,并结合棋牌知识融入人机互动的体验,向观众讲述当代弈者的风采。
    目前棋牌文化博物馆已进行试运行,接受团体预约。作为博物馆运营主体的上海市棋牌文化研究中心,今后也将秉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宗旨,不断探索棋牌运动中的文化内涵,服务于上海城市文化建设。(转自11月5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