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狮兴武 以武带狮”民族体育绽放活力

  河南内黄县马上乡大黄滩村地处黄河故道,民风淳朴,为强身健体,早在400年以前,村民就养成了练拳的习惯,并形成红拳、梅花拳两套拳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少年儿童迫于学习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的原因,习练少林红拳、梅花拳的人少之又少。而青年人迫于生活的压力,外出打工谋生存,习练少林红拳、梅花拳的人也少之又少,与此同时,随着老一辈拳师相继去世,这两套拳路在大黄滩村面临失传的危险。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马上乡党委、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90年前后该村两类老拳师提出“以狮兴武,以武带狮”振兴梅花拳和少林红拳的发展思路,于是他们发挥自己的武术特长,组织经常习武的村民表演舞狮,分别组建了两个舞狮队——梅花拳舞狮队和少林红拳舞狮队。
    “大黄滩村梅花拳舞狮队和红拳舞狮队的表演方式,最初只有扑、跌、滚、踢、翻腾、跳跃等一般武术动作,后来经过几代拳师的不断创新,逐渐有了蹿桌子、上坡杠、走钢丝、上楼台、攀40米高梯等高难度的表演方式,大黄滩村这两类拳术舞狮队的表演套路也十分丰富,分为单人斗狮、单狮跳跃、仙狮脱背、双狮迎亲、品狮驼背、群狮闹春、雄狮甩尾、二狮让路等表演套路。这种表演形式把武术的刚劲猛烈、杂技的惊险刺激、雄师的欢腾喜庆融为一体,演出时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精彩纷呈。”少林红拳舞狮队队长王现峰说。
    大黄滩村两类拳术舞狮队经常参加全国各地的演出活动。比如河北省梨花节、河南省 “心连心”艺术团演出、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演出、中央电视台乡土栏目演出、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栏目演出、2015年农民春晚演出、北京卢沟晓月演出、台湾中华武术文化交流活动、内黄枣乡文化节及内黄颛顼帝喾陵祭祖节等大型节庆活动等,精彩绝伦的表演为大黄滩村赢得了多项荣誉,荣获过河北省邯郸市舞龙狮大赛一等奖,安阳市 “二帝杯”文艺大赛一等奖,主流媒体都做过报道。
    舞狮不仅让大黄滩村声名远扬,也让村民们收获了财富。舞狮在该村已经形成了一门集武术、舞狮、锣鼓于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方圆千里广为流传,每逢春节、元宵节、集市庙会、商店开业典礼、新人举办婚礼和项目工程奠基等邀请者众多。
    目前内黄县大黄滩村现有200多名农民从事舞狮表演业,从事舞狮表演业人员中既有20岁至40岁的青壮年,又有60左右的老人,青壮年负责表演舞狮,老人负责打鼓敲锣,器乐伴奏。该村庄现有4支商业舞狮表演队,梅花拳商业舞狮表演队2支,红拳商业舞狮表演队2支,平均每月商业舞狮演出20次以上。春节、元宵节期间,商业舞狮演出一天四、五次。大黄滩舞狮每年能给该村农民带来3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大黄滩舞狮已经成为该村重要的经济来源。
    “农忙种地,农闲演出,不用外出务工就能养活家了。”一位梅花拳舞狮队队员说,“近年来,我们走南闯北商业表演的次数越来越多,曾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演出,最远还去过宝岛台湾。从农历大年初一到十五,我们几乎没闲过一天,这比外出打工强多啦!”
    畅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舞狮产业的未来,梅花拳舞狮队队队长王现红说:“为了传承、保护、发展大黄滩舞狮这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下一步,我们将规范服装、道具,创新演出节目,打造知名品牌,成立大黄滩舞狮文化演艺公司,实现由业余表演到职业化表演的转变,让舞狮帮助我们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在表演舞狮时,威武的狮子时而嬉戏打闹,时而穿桌子,时而攀斜杠,时而沿钢丝,有的小朋友看到这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舞狮表演,兴奋不已,手足雀跃。路人经过拿起手机拍摄下这精彩的画面。现场观看舞狮表演的观众呈现出人潮涌动的景象,这种景象充分说明了优秀民族体育文化——舞狮的无限魅力及旺盛的生命力。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文化能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目前,内黄县马上乡大黄滩村舞狮,已经列为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转自12月17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