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园冰场成为冬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北海过去是皇家禁苑,冬至以后,清朝的皇帝经常在这里举办冰嬉盛典。1925年8月1日,北海公园继中央公园(中山公园)、天坛公园等皇家禁地开放之后,正式对外开放。当年冬天,一位名叫文实权的人在这里建起了北海开放后的第一块冰场。文实权“自幼便习滑冰,十二岁时曾在慈禧皇太后、光绪皇帝驾前,恭备冰嬉之差”,他选中了白塔北部漪澜堂前的冰面开辟为冰场。在冰面上竖起四根长杆,把芦苇编成卷放置于长杆之间,组成一个长方形区域,两端设有冰球的球门,冰场外侧放置一些椅子,可供人休息。有报纸记载:“入冬湖水凝结,茶社就冰上编芦植竿为场,以供游客溜冰。中外士女,三五成群,或溜冰,或品茶,或步或竚,诚冬季唯一之游乐场”。由于北海的冰场在清代是皇家“阅冰”的地点之一,对老百姓而言充满着神秘感,因此开放后的冰场吸引了很多人前往,成为北京百姓冬季滑冰的好去处。
  1925年的腊月十八日(即1926年1月31日),文实权等人在漪澜堂前的冰面上举办了第一次化妆溜冰比赛大会。为迎接这场比赛,主办方重新布置了冰场。1926年2月1日的《顺天时报》记载了冰场的布置:“该处冰场周围以芦席作栏杆式,外并以席作墙,以示界限。依近栏杆各设短兀,以供参观者之休息,场中设柱数根,上系以绳,加以万国旗,中复以绳继系之,其外则为踏冰者之行径,围中并无一人,踏冰者按周游行,极为整饬,其布置颇为得法。”从中可以看出,冰场之上竖立起几根木柱,柱子上部悬挂有各国的旗帜,柱子外围组成赛道,表演者沿着这条赛道滑行。此时的冰场用芦席围了起来,一方面“以示界限”,另一方面可以挡风。这种做法被后来的很多天然冰场所效仿。
  据《顺天时报》载,比赛当天,“天净无风,日华映澈冰场,俨然有玉洁冰清气象”。参加化妆溜冰比赛的选手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有男士也有女士,有成人也有儿童,参赛者的装束也是中外互鉴,庄谐具有,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据《晨报》记载,此次大会“观者数千人,比赛人数一百三十余人。中外男女各半,怪装异饰,无奇不有,或捉襟见肘,或腰大盈丈,更有西妇九人饰马牛羊兔之属,观者无不捧腹。最奇者,饰火锅、白菜、莲花、蝴蝶、汽船、印度妇人等等,使人绝倒。”特别是大白菜和金色的火锅,《顺天时报》载:“两物皆以人实其中,溜于冰上,真怪物也。再则为扮老妈者手中之长带,及两西女子手中之长叉,竞赛者任意舞弄,极为兴趣。场中更有极年小之儿童,亦能着冰鞋滑行冰上。”这些化妆得千奇百怪的人在冰面上的飞驰,令观众大饱眼福。本次化妆溜冰大会从下午三点开始,一直到五点半结束。大会具有一定的比赛性质,会后向获奖者颁奖。《顺天时报》载:“是日之溜冰会,竞赛者极见精神,一踊一跃,均合步骤,及至成行跳舞时,音乐齐奏,真为琼岛晶宫增色不少。即以此地论亦可谓空前绝后之一大热闹。况来场参观者亦不下二千余人,直至散会。竞赛员领奖时,参观者犹迟迟不忍离去,亦足见该会之盛况矣。”
  虽然在北海举办化妆溜冰大会之前,一些洋人曾在他们的使馆内搭建的冰场上举办过化妆溜冰会,但多在室内灯光下举办,参与者以洋人为主,社会影响力极小。北海公园的这次化妆溜冰大会开创了中国人举办室外化妆溜冰大会的先河。由于这次大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周之后的2月7日,北海公园又从下午两点开始在漪澜堂前召开了第二次化妆溜冰大会,据《顺天时报》载,当天下午一点,北海公园门前的汽车、马车、人力车等已拥堵不堪,虽然布置得不如第一次,但观众却并不比第一次少,加上天气无风,较为暖和,并且有军乐助兴,直到下午四点始散。
  这种充满色彩、充满欢乐、充满创意的化妆溜冰大会持续举办了很多年,成为冬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盛极一时,当时的媒体和一些文学作品对此有生动的描绘。化妆溜冰大会很快在中国北方传播开来,北平、天津、太原、沈阳、哈尔滨等地都曾举办,新奇的表演吸引着人们竞相观看。(转自1月18日《中国体育报》08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