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中国强—北航航模队北美夺冠记

        神九飞天,逐梦太空。当中国依靠自主创新制造的神九飞船驶入茫茫太空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新一代中国航天人的身上;而在地面上,有这样一群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太空长征”的胜利绝非偶然。
        这群毛头小伙子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模队。在今年4月底进行的世界大学生航空设计大赛中,他们经过奋力拼搏,以总分312分获得了高级组冠军。谁都没有想到,作为第一支来自中国的代表队,在这样一项堪称航模界“世界杯”的赛事中,北航航模队竟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飞天”神话!


那些年,我们一起造的飞机


        “我们用多一点点的辛苦,来交换多一点点的幸福”,歌手孙燕姿在12年前这样吟唱道。这两行字,如实地印证了北航航模队当时近乎“疯魔”的备战状态。
        去年11月,在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和北航的共同努力下,北航航模队确认参赛,而当时距离正式比赛只有短短5个月了。时间很紧张,又是第一次参加,没什么经验,大家摸着石头过河,分工合作,尽管最终只能去8名队员,但很多航模队的老师和队员都跟着忙活。
        这项比赛同以往传统的航模赛事相比有很大不同,参赛选手除了要比常规的飞行技术之外,还要撰写技术论文,并要进行答辩,更不用说飞机要亲自动手设计和制造了。
        队员们夜以继日地进行着各自手头上的工作,从飞机设计制造、技术论文写作,到比赛报名、申请签证、食宿交通等后勤保障,几条战线齐头并进,甚至连寒假也不能闲着,队员们在回家过年时还要将自己负责的部件带回家设计,并且年初八就赶回学校,着手进行整机的制造和试飞。
        如此严格的自我要求,让团队高效且富有战斗力。2月28日,第一架飞机顺利升空,一个月之后,升级版的第二架飞机也成功起飞!
        在那些埋头工作的日子里,熬夜设计成为家常便饭。参与比赛的同学几乎都是大三大四的学生,课程很紧,其中大四的学生还面临毕业设计,加上飞机必须提前一个月发到美国的比赛地点亚特兰大,队员们几乎拿出了所有空闲时间,每天晚上都是在后半夜才能回宿舍休息。
        “备战的时候很累,每天就只能睡几个小时,这样说不是抱怨,而是这个比赛的确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最后夺冠的时刻,大家很激动,但回过头想想,这些和我们的付出成正比,”参赛队员、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2008级本科生张谦淡定地说。
        成功不是坐等来的,如果成功坐船来,那么你必须先让劳动的汗水淌成一条河流,张谦这样总结自己的收获。(更多精彩请见下一页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