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谈体育加分:从侧重技能转向考察体质

    针对今年高考体育加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毛振明教授认为,现有的体育加分政策应该大胆改革,从注重单一技能向侧重体质上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更多学生积极锻炼,全面提高自身体质。
    毛振明认为,现有的体育加分政策到现在这个阶段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应该可以停止了,因为它实际上并不解决任何问题。
    他说,当初出台体育加分相关政策的出发点很好。从体育部门的角度讲,希望以此让练体育的孩子们有一个目标,更愿意参加锻炼,从而带动和扩大我们的体育人口、增强人们参与竞技训练的积极性;从教育部门层面来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具体措施;而从高校角度讲,校方也希望学生德智体全面均衡发展,通过这些有特长的学生来增强大学校园体育活力。
    但是多年实践下来,毛振明感觉这些目的似乎都没真正达到。从体育部门看,扩大体育人口的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对于参加专业化体育训练的学生来说,这点加分远远不够,而希望通过加分来扩大体育训练人口基数的效果也并不明显;从高校来讲,本希望这些加分学生成为校园体育的积极骨干,但从实际效果看并非如此,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这类学生其实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他们大多只是拿加分当敲门砖,进入高校后更多精力还是在专业学习上。虽然他们对体育会有更多兴趣,但却很难形成一种气候;而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本来的一件好事如今却产生如此多问题,对学生的引导方向和教育效果值得怀疑。“所以,既然这些本来的出发点都没实现,那这个政策就没必要再坚持下去。”毛振明说道。
    今后我们更应注重学生的体质是否强健,而不是局限在体育技能上达到何种程度。他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评判标准,我们可以建立一个良好的、有诚信的测试机制,让体质好的孩子享受体育加分,这样的政策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蒋亚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