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奥体中心全力打造健身文化娱乐功能

        位于奥体中心北侧的体育馆,是奥体中心场馆群的重要体育建筑之一。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体育馆承担了手球比赛、世界武术表演大赛的比赛任务,还承担着盲人门球的训练任务。在结束比赛任务之后,这样的大型场馆资源如何运营创收?


                                                                                   场馆资源运营有道
        奥体中心体育馆建筑总面积达到32400余平方米,能容纳观众6300余人,可以满足各种室内比赛要求。“体育馆的经营收入来源主要是利用场地开放给羽毛球俱乐部,在保证场地正常开放的同时举办一些大型文体活动。”馆长李卫东告诉记者,去年体育馆的经营收入是1422万元,是体育馆有史以来最高的收入。
        国奥羽毛球俱乐部收入是体育馆的一项“一把手工程”,在北京羽毛球健身市场上已小有名气。“俱乐部每年举办一届的业余羽毛球比赛,也是北京市业余羽毛球比赛中比较有影响的一个赛事。今年体育馆推出以球会友,天天有球打,时时有球打的羽毛球健身活动方案,吸引更多的新会员,这样也可以更好地拉动商品部200多种商品的销售收入。”在拉动羽毛球健身业务整体提升的同时,体育馆还想借此大力贯彻“全民健身”运动。“体育馆正准备在上午时间推出公益打球活动,为老年俱乐部和中小学生提供免费打球的机会。”李卫东说。
        承办大型活动是国内大型体育场馆创收的重要手段之一,奥体中心体育馆也不例外。近年举办过2011中国拳击全国巡回赛、中美篮球友谊赛、北京首届世界武博运动会、新中国体育60年颁奖典礼等大型赛事和活动。“去年在保证场地正常开放的同时,体育馆共举办了41场大型活动,活动天数122天,约有13万多人来体育馆观看赛事和演出。一些传统的有影响的演出已与体育馆合作举办许多届,例如中歌榜、大学生电影节等。”李卫东介绍说,为了更好地宣传馆内举办的大型活动,体育馆开通了官方微博,还加入了刚刚成立的首都剧院联盟。“截至目前我们已和三家公司签订了75天的演出活动,还将举办两年一次的中日友好乒乓球赛,该赛事由中日两国轮流举办,已经在体育馆举办了三届。”


                                                                                    管理服务人性化
        为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体育馆采取了很多人性化管理方式。“体育馆从去年起开展‘每月之星’评选活动,根据职工日常的工作表现、态度、业绩、贡献大小,召开全馆干部会议来确定。”李卫东告诉记者,采取“一月一推星、一月一点评、一月一发布”的方法,“每月之星”评选结果会及时在公开栏公示。“年度累计最多者优先确定为年度考核优秀并给予物质奖励。”
        在坚持执行奥体中心各项规章制度的原则下,体育馆制定了年度奖金60%由馆务会决定,40%由全体职工评分决定。“在举办大型活动和体育赛事时,全馆职工经常要平均每天工作17、18个小时,他们坚守自己的岗位,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体育馆的经营创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李卫东认为,这样的激励机制可以更好地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体现出多劳多得、有付出有回报,这样更好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他们在岗位上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任务,就能帮助体育馆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