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标准化论坛今落幕

    日前,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主办的首届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标准化论坛在京落幕。来自教育部主管部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总局的相关领导以及行业专家就有关学校体育场地(场馆)设施及装备的建设和配置方法、开发利用、配备及功能标准、维护及保养等作了专题报告和研讨交流。

 

    学校场地器材配置存在瓶颈

 

    来自2010年教育部组织的调查显示,全国范围的学校体育设施达标水平不足50%。体育教学器材装备也普遍不足,体育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比例分别为:小学体育50%;初中体育66%。

    “城市缺场地,不缺器材;农村缺器材,不缺场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吴键认为,缺乏顶层设计,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是导致我国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配置存在瓶颈的深层次原因。

    首都体育学院场馆管理中心主任梁家栋表示,高校面临的是场馆管理和使用的问题。高校场馆设施大多过于偏重为竞技运动服务,较少考虑不同个体对体育的需求。因此高校应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投入专项场馆改造和设备更新资金;同时要结合本校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体育设施器材,严格按照运动项目的国际比赛标准配备器材。此外,他还建议,高校应该建立专业的场馆设施及器材管理部门,加强对体育场馆器材设施的维护、保养和管理,确保锻炼环境安全和锻炼者的人身安全。

 

    借势发展 成立“工作部”

 

    不久前,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承诺2012年要确保教育经费投入达到GDP的4%,未来几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两会委员也有提案,一定要有一部分经费投入到学校体育设施建设中,重视学校体育场馆建设以及体育师资配备。

    借势发展,本次论坛伊始,“学校体育装备工作部”正式成立,旨在推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及器材装备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为学校体育教学、科研和训练工作服务。记者了解到,工作部成立后将围绕“行业准入”、“校企合作”、“行业交流和培训”以及“学术建设”等具体业务深入开展工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