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在线访谈摘录—谈面临问题与挑战

        国家体育总局政府网站6月1日推出第五期“在线访谈”,主题为“服务体育发展 推进产业进步”,受访嘉宾为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刘扶民。以下为刘扶民回答网友关于体育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困难方面的问题。

 

        网友: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道路中有哪些困难与问题?
        刘扶民:我国体育产业的业态分布结构不是很理想。从行业的盈利点来看,主要集中在体育用品的制造与销售方面。近几年,我国全民健身俱乐部的竞争较为激烈,但盈利点不是特别理想。此外,一些体育产业发展中涉及的规章制度、市场规范的法律法规等还不太健全。


        网友:体育产业运作起来有很多困难,而且没有领头羊。
        刘扶民:无论是《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的目标任务,还是《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中,都提到品牌企业与产品的问题,这实际就是行业领头羊的问题。领头羊打造起来不容易,需要社会创造一定的条件和环境,更需要企业自己有远大目标,从基础做起。


        网友:中国体育产业如何引进来、走出去?
        刘扶民:“引进来”有个市场开放的问题,而“走出去”有我们自身水平的问题,这对我们要求很高。我们希望自己的赛事、产品、人才更多地“走出去”,但目前难度较大,需要我们与企业不断努力,为“走出去”打基础、创条件。


        网友:国外很多大品牌的体育服装、器材都是我国工厂做的,我们应该是有优势的,现在我们差在哪?
        刘扶民:仅仅用别人的品牌进行加工,算不上自己的东西,产品背后的文化是别人的。打造品牌要凝聚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有历史的凝结、文化的积累到一定量才能形成一个品牌,打造品牌不能急于求成。我国品牌形成的时间较短,无法与国外知名品牌比较。此外,国外产品针对不同消费者制定了不同层次产品,而我们的产品大多只面对普通百姓。


        网友:商业健身行业鱼龙混杂,是否要进行准入和规范?
        刘扶民:从目前健身行业来看,市场发展前景较好。但现在确实存在企业标准不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我认为该有准入标准,更应该在对企业加以规范的同时,经常对企业进行检查。此外,还要给老百姓投诉的窗口,这样才能不断推动我国健身产业良性、持续、健康发展。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