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扶民:着力破解大型体育场馆经营难题

    在2014年体博会开幕前夕,中国体育场馆发展论坛也将全新登场亮相,来自政府管理部门、学者专家和体育场馆一线的管理者,将齐聚一堂,共同就破解大型体育场馆经营难题,展开广泛讨论。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刘扶民将在该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就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现状、难点、扶持政策等一系列话题进行阐述。
    据体博会场馆区招展的负责人郭超介绍,2014年体博会体育场馆展区的招展工作异常火爆,无论从展商数量还是展览面积看,都是六大展区中增长最快的,这无疑说明了整个行业在快速发展。但体育场馆行业的快速发展,难以掩饰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大型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长期经营不善的现实。针对此问题,2013年10月31日,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体育总局等8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意在集中各方力量,着力破解该难题。在论坛举办之前,刘扶民就媒体普遍关心的体育场馆领域这“一冷一热”的话题,接受了访问。
    据刘扶民介绍,为精确掌握我国目前体育场馆现状,国家体育总局正在组织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根据工作计划,下半年完成统计工作。在2005年前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中,我国体育场地的数量已经超过80万个,这个数字表明我国体育场地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根据一些调研掌握的数据,目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数量,已经超过了6000个,这是一个很大的资源存量。这些场馆大多是为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高水平综合性运动会,以及单项顶级赛事而建,为我国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大型体育场馆面临的问题也很突出,焦点之一就是赛后利用率不足,经营困难。刘扶民说,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之初,主要是了承担赛事举办功能,在地理位置和功能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缺陷,为这些场馆的赛后利用埋下了隐患。同时,大部分的大型体育场馆都存在着体制机制上的束缚,缺乏引入市场化、企业化运作的动力,难以发挥现代管理制度的优势。
    “社会各界对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问题,一直比较关注,毕竟这些场馆都是国家投资建设的,不能建成之后闭门不开。国家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所以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推动下,去年国家8部委联合下发一个《关于加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提出要用5年时间,初步改变目前大型体育场馆开放难、经营难、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出台扶持政策,二是要靠场馆自身,加大创新力度,引入科学管理和运营手段。当然,大型体育场馆是国家投资兴建的,属于公共事业,我们鼓励场馆走进市场,但要坚持公益性目的,保障群众的基本健身权利。在《意见》中提到,国家会在金融、税收、土地等各个方面,对大型体育场馆的开放和经营予以支持,在用水用电用气等能耗价格上,给予优惠。同时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将设立专门的资金,对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进行专项补贴和支持。这些都是国家在政策层面,为大型体育场馆做好经营提供的基础条件”,刘扶民认说。
    刘扶民希望大型体育场馆抓住政策利好,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创新管理和运行体制,引入市场化手段,进行多元化经营开发。

(刘先永)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