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式羽毛球即将开创羽毛球市场新格局?

    2014年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体博会)虽然闭幕,但体博会上那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型产品带来的冲击依旧继续。网羽展区安徽三才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展出的迪马斯三段式羽毛球是本届体博会亮点之一。这个已经量产并在央视“谁是球王”比赛中正式使用的新型羽球已经开始开山凿路,进军羽毛球市场。“三段式”相比于传统“两段式”有点在哪?它真的能在羽毛球市场掀起风潮吗?
    现代羽毛球项目从产生至今已经140余年历史,无论是最初的打毽球还是现在广泛使用的羽毛球,都是采用羽毛插在软木或海绵托上这种“两段式”结构。由于羽毛是生产羽毛球的必须原材料,而羽毛的耐使用强度较低,所以羽毛球被公认为损耗率最高的球类运动。以奥运会为例,奥运赛场的比赛用球都由赞助商直接提供,在市场上买不到,为了满足专业运动员的要求,厂商会把鹅毛制的羽毛球做得非常好,但平均每场男子单打比赛大约要用掉24个羽毛球,比赛会产生大量废球。
    羽毛球的损耗率高,但其制造工艺要求却称得上苛刻。首先,现在普遍使用的两段式羽毛球在选材上要求甚高,专业类比赛用球,必须选用鹅、白羽鸭翅膀上粗细最均匀的羽毛,而平均每只翅膀适合的羽毛是2至4根,而每个羽毛球需要16根羽毛,这也是为什么每只羽毛球的生产成本羽毛占据7成的原因。其次,传统羽毛球标准生产周期需30天,需要20几道加工工序。这也是为何如今市场上的羽毛球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原料难得,工序复杂依赖人工操作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市场价自然不便宜。
    羽毛球存在100多年的“两段式”结构如今有了一个强劲对手。据迪马斯“三段式”羽毛球发明人戴见霖介绍,如今“三段式”羽毛球已经实现智能化生产,生产周期从传统工序的30天,缩短至3天,工序由20多道减少为6道,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三段式”由于使用了植毛架,使羽毛片缩短1/3,原本很多不能使用的毛片得以使用,羽毛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因此三段式羽毛球几十元的定价更有竞争力。
    从生产商的角度看,似乎“三段式”羽毛球更有竞争力,而羽毛球爱好者们更关注的则是它的使用性能,这个新品种羽毛球打起来感觉如何?它的各项数据经过专业测试吗?用此球会改变击球效果吗?在2013年4月19日、20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我爱发明》栏目给出答案,节目组邀请湖南省省队专业运动员进行试打测试,通过高清高超速摄像机记录、分析及对比,从“三段式”与传统“两段式”羽毛球的耐打性、飞行稳定性及落点稳定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三段式”可以经受专业运动员15拍最多26拍的大力扣杀后,依旧保持较好使用效果。
    在羽毛球的飞行稳定性及落点方面也超过传统羽毛球表现。除了专业测试,“三段式”也频繁出现在业余羽毛球比赛赛场。在百度贴吧及论坛也有相关讨论,支持者占绝大多数。除此之外,它独特的可自我DIY 制作功能及废球重组功能,不但吸引人,更能延长使用时间,备受年轻人喜欢。
    也许短时间内,世界大赛的赛场上还不会有“三段式”的身影,但谁又能说它不适合那片场地?变则通、通则顺,“三段式”需要的只是时间和机会,而他们耗得起。因为除了专业赛场,还有更广阔得天地。正如戴见霖所说,“我现在不着急去和传统大品牌竞争,不是因为惧怕,我完全可以自己开拓新天地。有那么多人喜欢羽毛球,只要他们喜欢就行。而我的目标,就是让更多人打得起羽毛球。”

(丰佳佳)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