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运作日趋成熟 北马“钱”景看好

    近年来,随着国内马拉松热的持续升温,优质的马拉松赛事已成稀缺资源,相应的商业化模式也在日趋成熟。北京马拉松赛是国内第一个市场化运作的田径赛事,也是目前国内商业化程度最高的马拉松赛事。

商业化运作最早

    作为中国最早的马拉松赛事,北京马拉松赛拥有34年的历史,代表着中国的最高水平。2008年,北京马拉松赛被国际田联评为全球八大金标全程马拉松赛之一,与波士顿、纽约、柏林、伦敦等世界著名马拉松赛事齐名。
    北京马拉松赛创办于1981年,从诞生之日起就尝试过商业运作模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马拉松赛刚刚起步,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赞助商主要来自于日本企业,如精工、三洋等。从2002年起,北京马拉松赛的商业权益以买断的形式转让给专业体育推广公司八方环球。八方环球拥有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全部商业权益,每年按约定向组委会支付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举办赛事的经费。北京马拉松赛在商业运营的水准上获得了显著提高,八方环球对北京马拉松赛赞助商的类型和参与方式进行了有针对性地精细划分。专业的营销机构介入,使当年北京马拉松赛年度赞助销售达到了250万美元,吸引了17个跨国企业赞助商参与,包括三星、全日空、斯沃琪、佳能等。

赞助收入稳步增长

    从营收角度看,北京马拉松赛也是国内马拉松赛事中最成功的一个。2013年北京马拉松赛单日营收接近3000万元,是国内马拉松赛事收入最高的赛事,其中大部分收入来源于赞助商。而综观国内其他体育赛事,单日上千万的屈指可数。在2013年某媒体评选的“中国十大最具品牌价值体育赛事”,北京马拉松赛以估值2.5亿的品牌价值入围,与中超、中职篮和中网等传统赛事不分伯仲,成为唯一上榜的马拉松赛事。
    2010年北京马拉松赛正式交由中国田径协会与中奥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合资建立的“中奥路跑体育管理有限公司”独家运营,中奥路跑公司对北京马拉松赛的有形与无形资产进行开发与经营,如冠名赞助商、主要供应商与赞助商、合作伙伴、电视转播权、媒体合作伙伴、赛事的广告等项目,还有赛事的衍生品,如赛会的会徽、会标、纪念品、吉祥物等相关产品的开发。因此每届都有国内外知名企业出现在赛会的秩序册、成绩册、赛场、纪念衫、电视转播中,如全日空、耐克、阿迪达斯、可口可乐、斯沃琪、丰田、三星、北京现代、农夫山泉等企业,展示了北京马拉松赛极大的市场价值。

报名收入也很可观

    马拉松的收入除了赞助外,还来源于选手的报名费。没有一项赛事能像马拉松一样,只有不到1%的职业运动员参赛,而其余99%的参赛者都是业余选手。在1997年以前,北京马拉松赛只允许专业选手参加,1998年,业余选手获得参赛资格,那届马拉松还首次加设了半程马拉松、10公里跑和迷你马拉松。1999年,参赛人数从几百人一跃升至3.8万人。而最近几年每届参加人数都会控制在3万人左右。今年竟出现了一票(参赛资格)难求的现象,需摇号参加,摇号的比例是14%。
    参加北京马拉松赛的选手来自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特邀选手,由组委会邀请国际高水平马拉松选手,并向这些选手支付一定的出场费,同时利用奖金设置来增加赛事对高水平选手的吸引力;第二部分是国内专业运动员;第三部分是业余选手,包括境内和境外业余选手。
    关于北京马拉松赛事的报名费用。照组委会公布的今年报名缴费须知,中国籍报名者的半程马拉松报名费为160元,外籍人士为80美元,而全程马拉松每人则为200元和100美元。2014年北京马拉松赛参赛人数为3万人,其中全程项目设2.6万人,半程项目4000人。据此估算,本届报名费也有500多万元收入。

(王辉)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