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意见》中国体育产业迎来发展春天

    国务院近日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第一次将体育产业提升至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并列的高度。10月25日,国务院体育产业政策专家座谈会在上海召开,全国近20位体育产业领域专家聚集上海体院,对《意见》进行了深入解读。
    专家们一致认为,发展体育产业,必须推动体育全面深化改革。
    在这之前,上海体院体育产业发展研究院在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对《意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读,形成了近8万字的国务院体育产业政策专家解读文本,内容涉及政策的背景意义、发展目标、重要任务、政策措施以及体育赛事改革、职业体育产业、体育场馆运营、康体结合等领域。

体育产业发展

迎来前所未有契机

    《意见》将体育产业纳入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域,经济价值进一步凸显。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陈恩堂认为,必须以科学精神解释《意见》;以先进的舆论引导体育产业;以务实的精神去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上海体院体育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林提出,《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5万亿元”的发展目标,对我国体育产业未来十年的规模总量、结构体系、发展环境、社会基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2年中国体育产业规模约为30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例为0.6%,“我国体育产业近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6%,远高于国民经济9%至10%的增长水平,这是一个朝阳产业。”当然,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体育产业还停留在起步阶段。
    在上海市体育局法规处处长王才兴看来,发展体育产业需要政府推动合力形成,开放市场,打破行业垄断,在融合中焕发生机活力。“未来在具体实施上,更需要各部门协作互动,才能真正激活体育产业发展潜力。融合发展是前提条件,是壮大体育产业的必然要求,是增强体育产业的重要途径,也是体育产业增效的必由之路。这绝不是体育一家的事情,是多部门、全社会的产业,必须打破行业的壁垒,推进一体化的深度融合。”让金融、科技等为体育产业插上“翅膀”。

政府“松绑”激发体育市场活力

    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直言,创新体制机制,消除一切制约体育产业快速有序发展的制度障碍,是发展体育产业的首要任务。改革涉及各个方面: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职业体育日趋成熟和完善、充分利用好各类体育场馆资源。他认为,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对完成“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5万亿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两个具体目标有决定性作用。
    “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本体产业发展水平不高,80%是体育用品,20%是体育服务业。《意见》要求改善产业结构,明确提出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海燕说。
    发展体育产业,“培育多元主体”,作为六大任务之一。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如何发挥政府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核心资源不再由体育部门垄断,要加大社会资本介入。企业是产业主体,需要做强做精。但目前 “主力军”是中小企业,占比超过91%,缺乏大型品牌企业。同时,社会组织发展缓慢,市场运作能力不强。黄海燕强调,政府要简政放权,提高在体育产业公共服务方面的水平。
    华南师范大学谭建湘教授表示,要完成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的目标,将通过积极和有效的政策扶持,促进资源整合、运营开发和赛后利用。还倡导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健身等,从根本上盘活存量资源,实现体育场馆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职业体育应当成为排头兵

    前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认为,职业体育可以成为发展体育产业的排头兵。他表示,职业体育具有很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如果中超、CBA等联赛不仅仅靠行政管理而像国外成熟的联赛一样成立职业联盟的话,就能最大程度带动整个联赛的产业链,使得利益最大化。
    浙江大学的郑芳也认为,政策的提出无疑对已经进入改革深水区的职业体育迎来政策曙光。鼓励发展职业体育联盟,是对职业体育组织创新的一个重大突破。当前最紧迫的,是精心设计职业体育市场机制,要保证信息流的畅通,体育产权的保护,构建诚信的平台。
    不少专家也认为,改革才能有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地,将直接影响到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比如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大赛拉动社会经济、康体进行结合等领域,都可以有新的探索。

(平萍)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