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足球电视转播权投石问路

    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中国观看体育赛事转播的观众数以亿计,其中的商业价值不言而喻。按照国际惯例,体育产业的蛋糕很大一块来自于电视转播权收入,但在中国,这块蛋糕却始终做不大。业内人士不断呼吁,国家应从各个层面出台相关政策,以解决目前国内赛事转播权的困境。

引入竞争机制
“中国之队”电视转播权投石问路

    3月20日,中国足球协会和福特宝公司进行了中国之队未来4年的媒体版权招标谈判会,共有包括腾讯、网易、乐视、中视体育、盈方在内的14家机构参与了竞标。
    中国之队以往的电视转播权一直由央视拥有,此次公开招标是首次将中国足球最核心的资源内容之一以纯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经营。这意味着将有更多具有赛事转播能力的企业可以通过竞争获得优质足球赛事资源,此前国内赛事转播权市场陷入“死循环”的困境,或将迎来破解良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要形成国内赛事转播权竞争环境,改变以往全国性赛事一般都由央视转播的现状,就要逐步培育几个与央视同等实力的竞争对手。纵观各国高水平体育赛事的发展,几乎全都得益于体育媒体之间的充分竞争。例如NBA赛事的转播权是由多家电视媒体进行分享,其中包括ABC、ESPN、TNT以及NBATV等电视台。由于相互间存在着竞争关系,这些电视台不惜支付高额转播费,每年都为NBA联盟带来丰厚的收益。

缺少竞争
国内转播版权普遍被低估

    由于之前国内赛事转播权市场缺少竞争,造成目前国内赛事的转播版权价值普遍被低估。以中超联赛为例,其收视率目前全球排名第十,亚洲排名第一,从收视人数来看是英超联赛的三十分之一,但在转播权收入上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2014年中超只有3600万元的转播费,中超16支球队,30轮共进行240场比赛,平均一场比赛只有15万元的转播收入。而英超目前平均一场球的转播收入就超过中超联赛全年240场比赛的转播权收入。
    2014年中超联赛收入是4.4亿元人民币,而英超联赛去年收入26亿欧元(约合近240亿人民币),两者竟相差了50多倍。目前球市非常好的CBA联赛,年收入达到了约5600万美元,而美国NBA的年收入则是约76亿美元,两者相差135倍。造成这一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电视转播权方面的收入。

异军突起
新媒体成赛事转播市场新锐力量

    近几年,众多网络媒体加大了对体育赛事直播权的购买,观看赛事的渠道已从电视扩展到了网络和移动客户端,新媒体正逐步成为赛事转播权市场竞争的新锐力量。目前中超的电视转播权买家就包含了许多网络媒体,基本上每家网站都要花费500万元左右购买中超的视频,新媒体用户的付费收视预期也越来越强烈。
    据悉,腾讯用每年一亿美元的代价从新浪手中抢走了NBA独家网络转播权。为了收回这笔成本,腾讯将开展更多的商业模式,其中就包括要将NBA在美国的付费收视模式“NBA联赛通行证”方式移植到中国,这将对中国球迷观看比赛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通过联赛通行证,球迷可以通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看到任何一天的任何一场比赛。
    未来随着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具有体育赛事组织和转播能力的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的优质赛事转播资源,并将激活产业链中这最重要的一环。困扰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有望破解。

(王辉)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