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球迷产品如何叫好又叫座?

    足球领域已成为各路资本竞逐的热土,但全新的、成熟的、能盈利的创意、点子、做法仍旧是稀缺资源。比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针对球迷开发的产品仍在服务模式上苦苦探寻。
    多年前以“加油中国社区”为代表的“社区+约球”模式就是如今很多约球APP的雏形,可惜的是,“加油中国社区”要求参与者必须到自己指定的球场踢球,这就大大降低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如今,全新的约球APP并不仅限于足球,而是整合、集中了篮球、羽毛球、网球等更多项目,参与者也只要依靠自己的地理位置自行约球即可,不需要“强制消费”。但这样的情况也存在问题,那就是缺少鲜明的盈利模式,之前很多APP曾尝试过类似“约教练”的做法,像约健身教练一样约足球教练,可在当下的中国,足球教练可是稀缺资源,真正有实力、有水平的早就被各级、各类俱乐部,最不济也是各层次的学校挖去,能够在APP里自己找活的数量太少。
    “社区+约球”模式的产品其实可以被总结为“服务类”。对于球迷来说,提供服务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很大的一块市场,但如今国内足球场地、教练以及其他相关服务的欠缺限制了此类商品的快速发展。
    针对球迷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种服务则是资讯类。以往我们看足球新闻可能是通过网站,但如今却会通过各种客户端、APP,以懂球帝、看球啦、新浪体育、虎扑体育为代表的APP已经能提供各层次、各角度的资讯服务。但针对球迷的咨询服务最大的问题也是没有盈利模式,如今很多产品希望通过彩票甚至理财产品的嫁接,但效果如何,并不好预估。
    另一种球迷产品则是互动类。总结服务类和资讯类两类产品,很大的问题就是信息的单向,缺少沟通和互动,而很多互动类产品、APP则解决了这些问题。以最近频频在央视足球转播中被提及的公众号“全民球探”为例,其一方面也发布由一线跟队记者提供的中超相关资讯,另一方面则鼓励为数众多的球迷用自己的手机拍下、录下身边发生的足球有趣的、好玩的事,让足球信息采集不再是记者的事情,而成为所有球迷的事情。如此模式,很快聚拢了人气,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当然,互动类的产品也需要寻找到自己的赢利点,无论是售卖核心资讯还是和彩票竞猜合作都是可以考虑的。
    诚如万达领头人王健林所说,中国体育产业只是一个“婴儿”。我们的足球产业,我们的服务球迷的能力,也处于“婴儿阶段”。在国外,随便一个球迷歌曲的论坛也能发展成注册用户过百万的“FanChants!”;以提供足球数据闻名的“Stats Zone”更是成为看球者的掌上利器。
    我们的球迷产品,还是应该根据我们的国情、球情,深入了解中国球迷的所思、所想,只有当我们的自己产品走心、好用,球迷经济的巨大馅饼才会从天而降。

(林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