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足球俱乐部投身青训已成为大势所趋

  除了“超级杯”,上周末重庆还发生了一件中国足球界的大事:中国足协副主席魏吉祥在“2016中国足协超级、甲级联赛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会议(以下简称‘工作会议’)”上表示,要通过制度、引导等多种手段,完善中超、中甲俱乐部的青训建制,从俱乐部层面补上中国足球缺失的一环。
    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后,决定将青训交由市场,也就是各支甲A、甲B俱乐部以及社会上的足球学校负责,但彼时,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尚处于“幼年阶段”,对于一线队的运营、把控尚举步维艰,自然没有精力、财力从事见不到眼前利益的青少年足球工作;而社会上的足球学校也是良莠不齐,几年下来,大部分关门大吉……
    俱乐部可以不做青训,足球学校可以放弃青训,但丢失了青训的中国足球,却是“一蟹不如一蟹”——近些年我们的国家队、国奥队、国青队、国少队之所以屡屡折戟沉沙,与我国基层足球选材面少、足球人才匮乏的现状密切相关。
    200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启动以来,我国足球金字塔塔基有所恢复,但仍面临普及、提高衔接不畅的困难。以目前各市、各省青运会、全运会的比赛任务为例,大约会在球员低年龄组,也就是18岁年龄组前4年开始组建球队,球员开始接受专业足球培训的年龄大约在14岁,而在欧美发达足球国家,一名高水平球员在6—7岁的年纪就已经有专业教练指导了。
    也正基于此,今年中国足协推出了青训中心、青训营计划,在全国5个国家级青训中心、20余个省市青训中心开展针对10—12岁青少年球员培养工作,让球员接受专业足球训练的年龄下限下沉,为各省市区选材创造条件。
    但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青运会、全运会球队一般都会以严格的年龄标准选材,每支球队也都采取双年龄段设置,仍旧会扼杀一大批有足球天赋,本有希望成为中国足球栋梁之才孩子的晋升、成长道路。在短时间内国内青运会、全运会比赛模式不会大幅调整的背景下,引导职业足球俱乐部参与、投身青训工作是大势所趋。
    魏吉祥在之前的采访中指出,青运会、全运会比赛对球员有年龄限制、要求,但作为职业足球俱乐部,需要各个年龄层次的球员,他们完全可以抛开年龄段的限制,按照自己的需求组建梯队。
    据了解,目前中超、中甲32家俱乐部,只有鲁能泰山、河南建业、杭州绿城、长春亚泰、青岛中能、大连一方拥有四级梯队,其余很多俱乐部的青训梯队并不完善,只有一支、两支,或者直接拿地方全运会队伍“充数”。此番魏吉祥在“工作会议”上做出“各中超俱乐部到2019年至少组建四级梯队、各中甲俱乐部到2019年至少组建三级梯队”的要求,正是对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青训梯队现状的积极反馈以及对一贯工作思路的具体执行。
    如果中国足球真能在1994年职业化之后,迎来真正意义上“职业足球俱乐部参与青训”的盛况,对于中国足球的未来发展绝对是一大利好。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