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召开

  沐浴着全国“两会”顺利召开的春风,2016年全国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在总局人事司、群体司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大力配合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全国体育职业技能鉴定系统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科学谋划,聚集重点,全年工作有进展,有亮点,有突破。”会上,总局人力中心主任金华省这样评价2015年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在会议的交流环节中,来自河北、上海、安徽、广东、陕西、宁夏等省区市体育局职业技能鉴定业务主管部门的代表结合各自经验做法,做了交流发言。
    河北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紧抓北京张家口联合举办冬奥会的历史机遇,深入滑雪健身市场一线,调查摸底,召开专题座谈会,针对河北省实际情况和滑雪健身市场特点,逐步打开滑雪项目鉴定工作局面,有效推动了鉴定工作开展,全面提高国家职业资格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在政策研究方面,河北省职鉴部门关注群体方面、体育产业方面新出台政策法规,组织学习研究、讨论论证和调查统计,形成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同时,坚持团队建设不放,夯实基础,加强管理,稳步推进鉴定工作规范化。
    上海市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以来,始终坚持质量第一、规范操作。同时,理顺和行业协会间关系,加深相互合作,扩展鉴定项目和规模,扩大了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影响。在注重质量的同时,突出“服务为本”的理念,聚焦于服务培训基地、服务市场、服务社会,注重对考证、持证人员的就业服务工作。在做好常规工作之外,上海因地制宜,结合鉴定项目本身特点,积极探索举办多种形式的行业活动,创设“一赛、一会、一论坛”,打造品牌效应,突出体现了通过创立品牌,不断拓宽工作路径的工作思路。
    安徽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积极主动争取省体育局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善借合力主动作为,理清思路,摸清市场需求,随势而动,推动体育职鉴工作健康发展。在工作谋划层面,体现为纳入规划、纳入考核、纳入制度的三个“纳入”。在鉴定质量的把控上注重在基地管理上下工夫、在培训指导上下工夫、在考评员使用上下工夫,确保“质量是体育职鉴工作的生命线”。在基础建设上注重打造安徽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传统赛事、打造体育技能人才建设高地、打造安徽科学健身平台,形成职鉴工作的有力抓手。在业务开展上加强与单项运动协会合作、加强与“大群体”合作、加强与健身企业合作、加强与其他鉴定单位合作,保障职鉴工作的有力支撑。
    广东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始终以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顽强拼搏,以质量为核心,以品牌为目标,主动贴近市场需求。建站10年来,广东站始终坚持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作为首个年鉴定人次破万人大关的鉴定站,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强化梯队建设、强化内涵建设、强化延伸指导、完善考务工作制度。在基地管理工作中合理布局、发挥优势,稳步推进。还通过发挥职业技能鉴定研究室作用,为全国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
    陕西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培育职业资格培训市场,调动体育职业培训基地自主能动性,加强与单项协会合作,推动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向纵深开展。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成功,陕西站紧抓高危项目鉴定,开拓新项目市场,注重加强职鉴工作的宣传,扩大影响力,推动广大群众的认知度。同时,利用高校资源优势,为在校生就业提供帮助,在培训模式上探索推广两类社会体育指导员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了受众人群,提高了影响力。
    宁夏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加强与培训基地的联系与沟通,在经费和招生宣传上给予支持指导,紧盯培训环节,加强培训监督,严格鉴定考评程序,打造了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宁夏站在推进职鉴工作发展中有重点,展示职鉴工作成果也有亮点。在2015年全国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中,宁夏代表队树立信心,团结拼搏,取得了“体育场地管理”团体二等奖,个人第一名的骄人成绩,这些得益于领导重视与支持,鉴定站精心组织。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面对新的发展周期,职鉴工作面临着国家职业资格管理改革、体育事业深化改革以及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自身发展完善的多重压力和挑战,需要以更加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转变发展方式,以实干促成效,以创新促发展,通过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增强鉴定工作服务社会、服务全民健身的功能。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