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打造特色户外健身平台

  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结合水上项目特色和青少年体育的特点,认真设计,系统梳理,推出了“智者乐水,青春泛舟”的水上项目青少年工作计划。
    合理布局,纵横结合、内外接轨。纵横结合:横面即将水上项目从一线城市发展到乡镇;从中东部发展到中西部;从国内发展到走出国门。纵面即从专业队、竞技体系推广到俱乐部、校园和家庭;从少数高消费人群推广到社会大众、青少年中。内外接轨:内就是理念、思想,外就是模式。理念接轨将健康成长、文化积累、凝聚智慧、绿色环保的观念植入青少年培训项目中,改变传统办赛和培训理念。从组织方式、体验模式、举办地点等与时俱进“接地气”,创新促推广。模式接轨鼓励民间资本及爱好者以俱乐部形式开展青少年水上项目,改变单一发展的推广模式,因地制宜、由偏远的专业水上场地向市区自然水域转移。
     水上中心的工作紧紧围绕一条主线,两个面向,三个完善来开展。一条主线即以夏令营活动为主线。水上夏令营以“培养兴趣、着眼未来、打好基础、选好苗子、注重宣传”为宗旨,在突出本项目特色的同时,与其他项目相互融合,创立有自己项目特色风格,兼具趣味性、娱乐性、竞技性、知识性为一体的青少年活动。赛艇夏令营已举办5年,每年在6至8个城市举行,受培训人员近3000人。帆船、皮划艇、摩托艇、滑水、极限运动等其他项目的夏令营也各具特色,精彩纷呈。2015年在20个城市组织各项目青少年水上营地活动35期,举办各类竞赛30余场,参加主题活动的青少年达到22000余人。
     两个面向即面向学校、面向家庭。2008年后,青岛、日照、威海、厦门、深圳、三亚等地举办的“帆船进校园”活动、“全民来航海”活动已形成传统,在航海启蒙、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5年,青岛已有95所帆船特色学校,校园拥有的帆船数量超过了千艘,学校累计培养了2.5万青少年帆船运动骨干。政府向全市1080余所中小学免费配发《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系列教材》,帆船运动已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课程。2015年,全国共有150家举办过青少年培训的帆船帆板俱乐部,参加一周以上帆船培训的青少年学生超过8000人。赛艇、皮划艇项目青少年比赛开始向中学开放。截至2015年底,共有20所大学、20所中学开展赛艇运动,初步形成了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杭州五大校园片区,河南、广州已列入2016年推广实施计划。
     上海美帆俱乐部举办的“帆船进家庭”活动吸引了来自32个国家的3000个家庭加入俱乐部成为会员,2015年带动消费9800万元。目前正推出“小手牵大手计划”,每年对近万名青少年进行帆船普及教育。
     三个完善包括培训体系、市场体系、宣传体系。
     培训体系——理论先行,实践突破。中心从2015年初开始,计划用3年的时间,逐步建立、完善我国青少年水上项目培训体系。制定《青少年业余培训技术等级标准》等,从理论上为全国青少年培训提供指导。从2016年开始,中帆协实施“万人千帆”培训计划,每年在全国选择10个城市的俱乐部,使10000名以上青少年接触到帆船帆板运动。赛艇、皮划艇项目全面推出区域赛艇校园联盟计划。同时积极搭建世界名校青少年水上交流活动平台,引进先进培训体系。
    市场体系——整合资源,丰富内容。一方面充分利用总局引导资金,采取公开招标、资金1比1配比的方式,用国家资金作引导,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转变思路,积极寻求和社会企业的共建共赢。万科集团已同水上签订战略合同,联手推进“万人千帆”培训计划,第一期共投入1500万元的青少年水上发展基金。
     宣传体系——注重宣传,关爱成长。每个项目、每个活动都制定宣传计划,不仅在活动举办地的媒体上进行宣传,还充分利用中央新闻宣传媒体的平台进行宣传报道。中心专门成立的水上项目新闻宣传委员会,与中央各大媒体形成长期的捆绑合作关系,开辟水上专题进行系统报道。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