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亿民营资本撬动浙江体育场馆变革变身

  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大地,土地向来是稀缺资源。有人曾说中国的体育是竞技体育,场馆多为“金牌”而开,却尚未惠及普罗大众。
  而如今,体育产业春风吹拂大地。随着国务院46号文件、浙江19号文件的发布,大量民间资本开始进驻浙江的体育场馆——记者从浙江省体育局了解到,2014年以来浙江省至少已有超过50亿元民营资本介入体育场馆的开发与经营。浙江民资投资体育场地,是政策带来的红利,同时也为浙江的体育事业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锻炼健身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家住杭州萧山区的白领王女士告诉记者,“过去,找个像样的健身场所不容易,但是这些年,可供选择的地方大大增加了。”前不久,她在萧山雪狼体育运动中心办了健身卡,为自己的业余生活选择了健康的休闲方式。
  王女士所说的这家雪狼体育运动中心,是杭州民资投资体育场地的“先行者”之一。据了解,体育中心是几个爱好运动的老板合股投资开发的,他们看中的是文体产业发展前景。“这片区域,除了附近正在建设中的奥体中心,周边便民的健身场所很少。于是,我们就有了开一家民营体育馆的想法。”合伙人之一的罗立华告诉记者,当时萧山经济开发区正在进行“三改一拆”,他们当即就看中了一家面积1万余平方米的大型厂房。随后大家伙儿自筹1000多万元资金,硬是将这庞大的旧厂房改造成了大型的室内体育运动场馆。
  目前,这家民营体育中心拥有18个羽毛球标准场地;2片比赛级木地板篮球场及用于日常训练、教学的PVC半场;还设置草地足球、草地网球、乒乓球、斯诺克、力量健身等场地,并配备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运动器材,这样的设施和环境,完全具备承接中高水平体育赛事的能力。
  无独有偶,温州瓯海区先后盘活3.93万平方米拆后闲置地,引入民资建设体育场馆,使得全区人均体育活动面积达到1.79平方米,超过国家人均水平;在宁波,一家印刷厂搬离原址,闲置的厂房由一家民营企业接手后,变成了综合性体育健身场馆;海曙区一家玻璃厂原所在地,如今由柳锦体育服务部租用并投资建成4个露天足球场,面积约3300平方米,每天夜间收费经营,其余时间供周边居民健身;在衢州江山,一家健身会所涵盖了游泳、瑜伽、自行车等多种健身项目……
  在全省范围内,像这样的案例已越来越多。省体育局体育经济处处长姜建成表示,从政府全额投资兴建体育场馆到差额拨款建设,再到现在民营资本介入场馆建设、运营,顺应了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目前,省体育局正在试水将一些成熟的国有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交给专业化程度更高、管理水平更高的民间管理团队运营,充分利用场馆的资源,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娱乐需求。
  由民资投入、运营的体育场地如雨后春笋在浙江涌现,不过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不少。“硬件设施跟上了,但是来锻炼的人的整体素质还是有待提高,在管内吸烟的,随地吐痰的比比皆是,这是我们很头疼的问题。”罗立华同时还表示,诸如配套水平更不少导致场馆运营成本过高、体育场地发展空间受限、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缺乏核心竞争力等等问题也在出现,这些都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变和完善。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