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马难求参赛名额大众渴求参与专业赛事

  2016是个体育大年,告别了欧锦赛、奥运会后,第36届北京马拉松(简称”北马”)即将在下周末鸣枪开跑,这是跑步爱好者的一件大事。据悉,今年北马的报名继续往年的火爆,参赛名额很早便“一扫而空”。
  透过“一票难求”,我们可以看到大众参与专业化赛事的渴求。

从“邀跑”到“抽签”

  在全民健身诉求日益高涨的背景下,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产业在中国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从2011年的33场到2015年的134场,五年的时间里马拉松赛事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马拉松参赛名额也从一度的无人问津到如今成为“香饽饽”,为众多跑者所追求。
  以即将开跑的北京马拉松为例,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马拉松赛事,北马在数年前还与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相结合吸引职业选手的参加。在开展活动方面也以公益跑、亲子跑、企业体验计划和全国高校马拉松挑战赛等多种“邀跑”形式吸引大众参与。
  到2016年北马则已成为全国唯一的“全马”赛事,更不断提高参赛者的报名条件,66576的报名人数轻松刷新了去年创造的国内全程马拉松报名人数的纪录。而在五年前,全马的报名人数甚至还不足一万。“跑马热”的高涨也使得北马从2014年起成为国内第一个采用“抽签”的马拉松赛事,引领了中国马拉松步入了报名的“抽签时代”。

由“热潮”趋向专业

  北马门票成为“紧俏品”的一个直接原因就在于全马人数增长迅速,2010年北马全程7800人、2012年突破10000人、2014年突破20000人,到2015年报名人数突破六万。从一个侧面印证路跑爱好者对专业化赛事的需求在不断提升。
  2014年前北马还设置迷你、半程、全程马拉松三个项目,到了2015年北马已进入“全马时代”,升级成为国内唯一仅设立全程的马拉松赛事。对于这点变化,主办方中奥路跑方面表示,对于赛事的推广和运营,关键在于做好三万名参赛选手的服务工作。其中包括学习国外马拉松的经验,不断提高后勤、医疗保障等服务,提高参赛选手的体验。以一流的服务水平打造专业赛事,参赛水平和参赛门槛自然会得到提升。
  对比东京马拉松赛,同样是3万人的参赛规模,报名人数却达到了30万,中签率甚至不到一成。“一票难求”恰恰说明了参赛者对高水平、高品质赛事的渴求。

赛事驱动产业化

  北马赛事“一票难求”实质就是市场供不应求。有这样一组数据:2015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赛事达到134场,较2014年增加了83场。从覆盖区域看,目前马拉松赛事已涵盖了4个直辖市,23个省自治区共79个城市。但举办次数前五的省市赛事总和就已超过全国全年的一半。对比世界经济总量前十位的国家,我们的马拉松赛事数量仍是最少的。光是美国一年的马拉松赛事就超过1100场,全马完赛人数更是超过150万。
  以北马为标杆的中国马拉松不论是自身的进步或是和国外的差距都是显而易见。解决参赛名额紧张的问题就需要打造健康的马拉松产业。中奥路跑执行董事孙立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赛事是产业化的核心驱动力”。在政策红利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中奥路跑携手中国田协开展马拉松赛事的专业、独立化运营,期望以北马带动马拉松赛事在全年段和核心城市的覆盖,打造属于自己的马拉松大满贯。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