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依托优势资源 大力发展休闲钓鱼

  山东省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段,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仅有280万人口。2016年,威海依托优势资源,紧紧围绕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休闲钓鱼运动,有机整合了钓鱼所涉及的第一、二、三产业,实现新增产值超过20亿元,全市仅休闲钓鱼产业的产值就达到130亿元。
    威海三面环海,有近千公里的海岸线,是国内拥有最长海岸线的地级市,全市共有大小海岛168个、港湾30余处,近海水质良好、水温适中,鱼类资源丰富,有100余种,是我国北方最适宜海洋游钓的滨海城市。近年来,威海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先后投入10余亿元,建设了38处较大规模的钓鱼场地。正在积极开发的深海、远海、湖钓场也有10余处。同时,威海还研究出台《关于规范市区近岸海域养殖管理 保障市民及游客正常亲海活动的通告》,为更多市民和游客参与钓鱼创造有利条件。2015年,威海市成为全国唯一被中国休闲垂钓协会授予“中国休闲渔业之都”称号的城市。
    威海有雄厚的钓鱼运动群众基础。已连续多年举办“光威钓王杯”全国钓鱼巡回赛、山东“渔夫垂钓”比赛、“鱼游四海”国际路亚邀、宝飞龙全国钓鱼锦标赛,在全国叫响了威海钓鱼赛事品牌,并通过在电视台设立钓鱼节目,扶持俱乐部发展,培养了20多个钓鱼俱乐部、30余万钓鱼爱好者。
    在国家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产业机构调整,以及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大形势下,威海决定充分利用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休闲钓鱼运动,从来整合和做强钓鱼有关产业链条,推动全市经济机构调整升级,助力经济发展。
    2016年,在威海市体育局的积极倡导下,市体育局、市旅游局、市残联、市海洋与渔业局、市贸促会、团市委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就促进体育与休闲海洋经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威海垂钓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达成共识,将联袂打造山东省钓鱼运动基地、争创国家级钓鱼运动基地,发挥各部门优势,通力合作,组织好各级各类钓鱼赛事,积极推动中国钓鱼运动的发展,树立中国渔具企业的品牌意识,推动环保钓鱼、绿色旅游的发展,推动钓鱼事业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从实施效果来看,一年来,在联席会议的推动下,重点发展休闲钓鱼运动已经取得了实际收益。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在渔具博览会上增设体验赛事等环节,2016年的渔具博览会国际贸易成交额较上届增长10.9%,国内贸易成交额较上届增长13.1%。目前,山东省体育产业基地、山东省钓鱼运动基地也已于2016年成功落户威海,第九届威海国际渔具博览会、首届威海国际钓鱼文化周、“光威钓王杯”全国钓鱼巡回赛总决赛、山东“渔夫垂钓”比赛、鱼游四海杯国际陆亚大师赛等重大活动成功举行,威海垂钓产业正按照既定目标,逐步发展壮大。特别是2016年举办的首届钓鱼文化周活动,立足专业性,突出休闲性,吸引了超过中韩两国近500名专业钓手、6000余人参与。国内30余家新闻媒体参与报道赛前新闻发布会,6种新媒体渠道多方位报道直播赛事,点击观看、论坛互动达数万人次。以多项钓鱼赛事为带动,通过各类钓鱼活动的开展,吸引了50多万人次钓鱼爱好者齐聚威海参与钓鱼活动或观光旅游,实现可量化经济效益20多亿元。
    下一步,威海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着手,大力发展休闲钓鱼运动,力争为产业机构调整、全社会经济增长增加贡献值。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