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直通——特殊天气让气膜场馆出了名

  雾霾的侵扰,让酷爱运动的人不胜其扰。健身爱好者们自然不敢拿健康开玩笑,去运动场馆吧,又担心室内空气质量是不是过关,而在北京朝阳公园、奥体公园各有一个运动场馆,即便在雾霾天也是人满为患——被众多学校使用、受到家长广泛点赞的气膜场馆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
    气膜场馆上一次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还是去年5月,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首次发布了《中国体育气膜行业白皮书》。白皮书指出,相比传统建筑,气模建筑在造价和运营成本、投资回报周期、节能环保、安全和抗震等多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北京中建恒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的国家一级建造师李丹阳在当时采访中表示,这样的密闭环境还有利于过滤污染物,“即使是污染比较严重的北方冬天,我们实测的馆内PM2.5也可以维持在10左右。”
    人们运动健身是为了获得健康的身体,而雾霾对身体危害极大,也正因为如此,能够防霾的气膜场馆突然火了起来。除了前文提到的朝阳公园、奥体公园,北京还有多家公园已经引进这种新型场馆,主要用于羽毛球场、网球场和篮球场的运营,以便满足民众健身需求。市场上气膜场馆的需求量逐年递增,在2016年更有一个跨越式的增长。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全国气膜建筑总量为215个,其中气膜体育场馆数量仅有133座,但到了2016年,全国就有超过60座气膜场馆落地。作为场地建筑方之一的北京约顿气膜就负责了其中近40座场馆的搭建。据该公司副总经理钟凡介绍,2016年气膜场馆的需求量陡增,从市场的分布来看,有明显南移趋势,“原本需求量较大的是华北地区,现在华东地区的项目明显增多了,因为那里也开始有霾,上海、江苏、浙江去年都有几家新馆落地。我想原因有三层,首先是现在全民健身大热,场地资源不足;其次是气膜场馆对建筑用地要求不高,造价较低,仅为同类同面积传统体育场馆的一半;最后就是它的节能环保,防雾霾。”
    按照目前的市场需求空间,气膜场馆大展拳脚的时机似乎已经来临。但李丹阳表示:“只有当国家认为这是一个绝对安全的行业时,推广才变得可能。所以核心问题是规范和标准的建立。”正如李丹阳所说,这项在中国发展近10年的新型建筑类型面临的最显著的问题就是行业标准缺失,进而导致此类建筑的安全性未受普遍认可,没有“身份证”让许多意向合作者对这类场馆持观望态度。行业标准化问题应该提上日程。
    如果不是雾霾,可能气膜场馆行业2016年的业绩单也不一定这样漂亮。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希望这个新型建筑能够早日完善建设标准和监管机制,早点拿到“身份证”,多点开花,为健身爱好者提供舒适安心的运动空间,也为体育产业这趟列车增添更多动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