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冰雪产业“冰蝴蝶”北飞北京初振翅

  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坚定了陈露自己创业的决心。2015年底,陈露离开生活十年之久的深圳,毅然来到北京。“相比南方来说,北京具有更好的冰雪运动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面对北京复杂的冰上培训市场环境和那些早就开始冰上培训市场探索的诸多竞争对手,陈露说进入晚是自己的劣势。但是陈露确定了自己办冰雪的理念:专业、高端。这种专业不是指只教专业队,而是指专业的教学,专业的态度。“我想做自己的学校,做自己的标准。我有信心一定能在北京把冰雪产业办起来。”
    这种信心并不盲目,而是来源于十年的冰场专业管理运营经验和专业的教练团队。陈露对于教练团队的搭建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对教练的选用陈露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标准。俄罗斯的花样滑冰项目比较强,6位花滑教练中5位外教,其中4位来自俄罗斯,其中一位名叫卡奇·瑞纳的教练也同时任教中国国家队;加拿大的冰球项目强,3位冰球教练都来自加拿大。
    教练团队搭建好了,第二便是场地。“从冰上培训和赛事运营,必须要有自己的场地。”陈露坦言,“从运动员的角度来说,我对场地是有要求的,必须是标准的尺寸要求。”陈露表示,滑冰场地的建设一定要一丝不苟、要有严谨的态度。
    这种专业严谨还体现在日常的诸多细节中。“我不会为了节约成本采取混场。冰球和花滑同时在一个场地进行,肯定会影响训练效果。”陈露说,“冰上运动的启蒙非常关键,很多孩子练了几年,一直是错误动作,到后来再改无异于回炉再造,比刚开始接触更痛苦。”说到这,陈露的语气显得有些激动。
    你若盛开,芳香自来。陈露强调了自己办冰场,一定要有服务意识。这是她在深圳工作十年之后的感受。“我相信口碑效应,对于我们来说,客户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让每一位冰上爱好者对俱乐部产生归属感,让他们觉得这就是我的主场。这样,才能实现长久的发展。”
    说到长久发展,陈露表示对中国冰雪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国家政策的支持、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这些都将促使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冰雪产业的发展。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我希望有一天能把中国的冰雪产业做到像北美那样,这也是我的目标。”
    做一件事就百分之百的投入,不给自己留后路。这是陈露给自己的格言。无论是从美国回来时卖掉了车和房子,还是在深圳经营最好的单体店,陈露对自己高标准的要求,成就了运动员阶段的世界冠军,也将成就陈露刚刚起航的冰雪事业。
    从冰场退下来的陈露始终未离开冰雪运动,反而从更高的角度、更全面的视野观察冰雪运动的发展。多年的运动员生涯、美国的生活经历、在深圳从事冰场运营管理,为陈露积累了丰富的人脉和业内相关资源。一步步走来,仿佛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今天的创业所做的注脚。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将为陈露冰雪事业的发展助力,为中国冰雪产业的发展助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