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的“互联网+”健身逐渐融入生活

  在我们身边,24小时便利店、24小时书店,人们早已熟悉。现如今24小时健身房在上海兴起,同样受到市民追捧。

  经过多年培育,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体育服务业已成为体育产业重要支柱。市民健身需求日趋丰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共建共享的“互联网+”健身及多种业态模式的探索,正让健身理念融入生活,逐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起因:健身需求多元化

  夜跑、夜骑正在流行,随着上海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深夜的城市里找寻另一种生活。24小时健身所以能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上海率先引入24小时营业全天候模式的杨浦市民健身中心,将公共服务时段和社会化经营开放时段区分,兼顾了公益性与商业性。开业至今会员已经达到1500余人。店长李芳芳说,24小时健身房的出现,给市民多一种选择,多一分关心。   

  专家:深夜健身因人而异

  深夜健身,对身体有益还有有害?中医专家姬中平表示,“健康无小事,人还是应该适应自然规律,并且遵守自然规律。”他分析现在年轻人普遍存在熬夜晚睡的情况,这其实是健康养生大忌,中医讲究人与自然和谐。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质研究与健康中心研究员刘欣认为,国内外的研究,并没有明确科学依据证明夜晚健身是有害的、不可为的”。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防护教学团队成员侯希贺说,在运动医学领域,尚没有一个精准结论证明人在哪个时段运动比较恰当。如果生物钟已经形成规律,身体适应了深夜运动也可以。刘欣说,24小时健身房,是为了给更多人跨进健身房创造条件,“但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

  夜间安全保障引关注

  24小时健身房,网友们在欢迎的同时,普遍对安全问题比较担忧。

  在深夜和凌晨时段无人值守,无教练指导,甚至无其他顾客时,这种“自助式”健身确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运动伤害或意外时,可能会引发人身安全隐患。刘欣表示了担心:“是否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深夜时间,健身房人员配置会不会减少?是否有足够的人能提供足够的服务保障?”   

  客观而言, 24小时健身房目前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这一经营模式看似简单,实则技术门槛高于传统商业健身模式,而国外的成熟经验并不能简单套用在中国国情中。如今体育部门的工作重心正在向公共服务转移、向消费引导转移、向产业培育转移、向市场管理转移,24小时全天候健身能否成为新的体育产业增长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