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财富从场馆到城市冬奥之光点亮世界

  从1924年的法国夏蒙尼冬奥会至今,冬奥会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其脚步经过的每一座城市,都在这一冰雪盛会影响下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光彩。冬奥会带来的,不仅仅是体育盛宴,更是城市发展的重大契机。冬奥会相关场馆的建设和利用,无疑会给城市留下一笔深厚的财富,融入整座城市的血脉之中。

  以瑞士圣莫里茨为例,这座古老的小城曾经举办过1928年和1948年的两届冬奥会,迄今为止经过了近百年的冬奥洗礼,留下了数量众多的场馆建筑。瑞士圣莫里茨旅游局首席执行官格哈德·怀特在今年冬博会的奥运城市发展论坛中介绍:“我们的场馆和基础设施虽然已经落成了数十年,但是在每一次的赛事中,它们都是可以重新利用的。”

  今天,圣莫里茨的许多历史久远的场馆和设施都经过了翻新、维护和设计,重新投入到赛事使用和旅游业当中。“在我看来,冬奥会场馆的建设与利用,不仅仅只是涉及到预算和资金的问题,更是对于奥运理念、情感的弘扬和传承。一方面,它们是训练和比赛使用的场馆;另一方面,它们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象征。”格哈德·怀特说。

  相较于圣莫里茨来说,1994年冬奥会的举办地挪威利勒哈默尔也同样有着重要的经验。挪威利勒哈默尔市副市长伊古恩·特罗蒙表示,在场馆建设和使用方面,利勒哈默尔早在举办赛事之前,就开始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修建各类场馆,综合考虑场馆的赛后使用,兴建各种配套设施,为市民和游客充分利用这些场馆作保障。

  “这样做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享受到冬奥带来的福利。我们的这些场馆既可以举办冰雪赛事,也可以用于举办其他活动。“伊古恩·特罗蒙说。

  众多的欧洲“冰雪之城”借冬奥会丰满了自己的羽翼,位于亚洲的日本,亦搭乘了冬奥会的东风。札幌和长野这两座城市,用自己的经历向世人介绍了自己与冬奥的不解之缘。

  现如今的大都市札幌,其实是一个只有不到150年历史的新兴城市。1972年的札幌冬奥会,为这座城市的面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日本札幌市副市长町田隆敏曾表示,由于冬奥会的举办,札幌市内建起了冰球场、滑冰场和滑雪跳台等众多的冬奥会运动场馆。这些场馆设施直到45年后的今天,还在为众多的札幌市民所使用。如冬奥会当时所使用的大仓山跳台滑雪竞技场,现在每年都在举办世界杯跳台滑雪比赛;除此之外,大仓山跳台滑雪竞技场还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旅游景点,每年约有40万名游客前来探访;竞技场内还设有札幌奥林匹克博物馆,为人们展示着奥运会的精彩遗产。今年2月,第八届亚冬会在札幌举办,针对这一赛事,札幌市并没有新建任何场馆,而是全部沿用了1972年冬奥会的场馆。

  在町田隆敏的眼中,1972年冬奥会对于札幌来说,是一届城市建设的盛会。“以这届冬奥会为契机,札幌一跃成为了国际城市。而这些场馆和设施,都是这座国际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町田隆敏说。

  日本长野县县民文化部国际担当部长大月良则认为1998年长野冬奥会的举办,为长野县留下了丰富的城市建设遗产。在长野冬奥会期间建设的7座奥运场馆和设施,在赛后一直被积极利用,并成为了冬季运动训练中心,为运动员们在提供了良好的训练场地。“我们希望能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来进行集训。我们也希望能为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提供帮助,欢迎运动员们到长野来进行训练,充分利用这些场馆。”大月良则说。

  在世界各地走过的冬奥会不但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还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作为全球最大,影响最广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冬奥会的筹办对主办城市的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北京来说,城市规划建设和冬奥会筹办工作也将是当前和今后的两项重要任务。届时,相信这些绽放在世界各地的冬奥城市之光,将会为北京提供宝贵的经验。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