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彩业主娜仁:摩托车载出体彩销售冠军

  在内蒙古体彩界有这样一位传奇大姐,在总人口仅7万的西乌珠穆沁旗,她在2012年创下即开型体育彩票年销售额3000万元的骄人纪录。她叫娜仁,一个普通却不平凡的蒙古族妇女。
摩托载梦去牧区
  娜仁与体彩结缘是在2007年,那时西乌旗的体彩市场远没有如今这样火爆。“我爱人喜欢买彩票,他觉得自己也可以经营一家体彩店。”就这样,夫妻俩开始经营起他们的彩票投注站。
  2008年年初,娜仁夫妇听说锡林郭勒盟体彩管理站在征召顶呱刮销售代表。夫妻俩一商量,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就递上了申请,成为锡林郭勒盟首批顶呱刮销售代表。
  去过牧区的人都知道那里地广人稀,各个居住点之间也相隔甚远。为了不让这距离成为体彩事业的障碍,娜仁夫妇用采取了直接、最有效、也最辛苦的方法——送彩到牧区。
  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夫妻二人骑着摩托车,载着家当——体彩即开票,驶向草原深处。迎着朝霞出门,带着晚霞归家,最远行驶400公里,来不及返程,只能借宿牧民家。最初牧民们对娜仁夫妇销售的即开票持怀疑态度,夫妇俩的销售业绩也比较惨淡,有时一天跑下来只卖出几十张。“累不累不重要,当时我们想的是,既然我们的申请得到批准,能当销售代表,就一定得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好,不去想结果。”创业初期的艰难,让夫妇二人不太敢设想未来的业绩。
销售网点燃彩市
  卖彩给牧民是娜仁夫妇下牧区最直接的目的,推广顶呱刮、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则为他们打下体彩经营的根基。曾做过几年羊毛生意的他们在西乌旗的苏木和乡镇都有着很广的人脉。他们也有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当意识到仅靠自己骑摩托去销售远不能达到目标时,他们很快就开始了零售网点的洽谈签约工作。
  “牧区的很多小商店都成为我们的寄卖点儿,有了稳定的销售点,牧区人民买彩方便了,直接卖彩给他们的又是熟悉的店主,他们心里也更踏实。”有了店主们对顶呱刮玩儿法的讲解,再加上顶呱刮广告的宣传,牧民接受并认可了这个更简单、更方便的新型玩法。几乎没有过多的预热和缓冲,顶呱刮几乎在一瞬间就火爆起来。“人们排队买顶呱刮,有些卖的好的苏木,三、四万元的顶呱刮送下去,刚刚半天就卖完了,又催着要票!十几万元的彩票,眼看着就被领完了,紧接着,又是源源不断的兑奖票被收了回来。”娜仁回忆当初的情形,一切历历在目。
  即开票火了,娜仁感觉到工作空间和人手明显不足。她当机立断,一下子雇了六个人,在宾馆包了两个房间,一间用来做库房和出票,另外一间用来清点和扫描兑奖票,而这两个房间一包就是一年!
  建立起来的销售网络,在娜仁从事顶呱刮销售代表的初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年她销售顶呱刮871万元,占锡林郭勒盟顶呱刮销售总额的五分之一以上,内蒙古自治区排名第一。
众人拾柴火焰高
  有了固定的销售点,经营模式也基本成型,夫妇二人的工作相比于卖彩初期,轻松了很多。不过这两位却是闲不下的人。闲暇之余,他们配合锡林郭勒盟体彩中心宣传体彩顶呱刮,对店主进行业务培训,为牧区彩民详细介绍彩票兑奖方式。“彩民中有很多是没上过学的牧民和老人,所有网点的店主都会手把手的教他们怎样去兑奖,争取做到不漏奖。”
  在西乌珠穆沁旗,没有电脑售彩机只卖即开票的专营店如今已有12家。这些专营店的店主有的是进城务工的牧民,有的是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大多数则是下岗工人。他们当中有几位曾在娜仁的店里打工。“他们在我这学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自己也有能力经营一家店。我很支持他们自己创业经营,一个地区的彩票经营不能只是靠一家或者是一个人。”娜仁夫妇作为西乌珠穆沁旗的销售代表,对于从他们这里出票的业主们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2008年开始经营至今,娜仁夫妇与各业主之间从未出现摩擦,业主们也都和平、平稳地共同进步。
  每年那达慕或“祭敖包”大型活动时,娜仁会带领业主们在大会现场支上宣传摊位,“公益体彩·心系草原”活动是典型的代表。因为他们的宣传,牧民们都知道自己买彩票不但可以中大奖,还能为公益事业作贡献,西乌旗即开型体育彩票销售额芝麻开花节节高。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