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陆海统筹发展 开拓体育“蓝海”

  没有哪个城市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会受到场地空间的限制,威海当然也不例外。不过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先进市,威海体育产业并没有局限在比较有限的陆地空间里,而是坚持陆海统筹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蓝色”产业优势,赢得了更加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
    “威海的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986公里,占了山东的三分之一。现在已经建成了19个海洋牧场,同时还建成了19个内陆淡水休闲牧场,以此为载体,有力拉动了休闲垂钓产业的发展。”威海市体育局局长丛华清说。根据《威海海洋强市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威海体育产业正在迅速适应引领海洋发展新常态,努力拓展海洋发展空间,通过推动传统体育制造业创新升级、培育富有当地山海特色的品牌赛事和海洋休闲体育产业,有力带动了新旧动能转换。
    相对于竞争激烈、资源约束比较明显的传统体育产业,以海洋为载体的休闲体育产业则是名副其实的“蓝海”。为加快形成海洋强市建设新动能,威海正逐步引导近海渔船上岸,向海洋垂钓、游艇、帆板等体育休闲业态转变,同时将传统渔船停航泊位打造成帆船、游艇基地俱乐部。“这不仅是修复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以帆船、帆板、游艇为代表的海洋体育产业突破发展瓶颈的需要。”丛华清说,我们将积极发展帆船帆板、游艇观光、沙滩球类等健身休闲项目,打造帆船、游艇运动基地。在加强近海渔业资源保护的同时,推广海钓、湖钓运动,加强钓鱼运动指导员队伍建设,支持培育休闲钓鱼运动组织,依托中国钓鱼名城、山东省钓鱼运动基地、山东省体育产业基地,打造威海钓鱼赛事品牌,带动更多人投身亲海体育休闲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威海作为全球知名的渔具制造基地,占据了全球40%的市场份额。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威海市通过体育产业引导资金,鼓励和引导渔具制造企业提升产品研发能力。根据《威海海洋强市建设总体方案》,威海将重点发展高端碳纤维渔具制造,创建山东省蓝色经济区钓具产业联盟,鼓励发展清洁能源游艇等游艇配套设备,推进供应链和技术资源整合,提升升级休闲海钓船研发与制造基地建设。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休闲钓鱼产业,由市体育局、市旅游局、市残联、市海洋与渔业局、市贸促会、团市委等部门形成联席会议制度,各自发挥优势,通力合作为举办各类钓鱼赛事提供便利。特别是从2017年开始,威海钓鱼赛事进入爆发期,全市举办了100余项次各级各类钓鱼赛事。
    除了以国际路亚邀请赛为代表的钓鱼品牌赛事,威海还充分利用海岸线和岛屿资源,积极打造铁人三项赛、国际帆船赛、横渡刘公岛海湾国际邀请赛等赛事IP,广泛开展帆船、帆板、铁人三项、公开水域游泳、摩托艇、冲浪、潜水、沙滩手球、沙滩足球、沙滩排球、航空和航海模型等体育项目,鼓励社会资金配套交通、食宿、休闲等服务,大力发展蓝色经济。
    目前威海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钓鱼、帆船、铁人三项为代表的品牌赛事集群,以渔具、游艇帆板和户外用品生产经营为支撑的体育产业格局。在从陆地向海洋延展的过程中,威海体育产业赢得了更加广阔的“蓝海”。(转自9月19日《中国体育报》02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