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吉林加强体育市场管理与服务

  吉林市的体育市场服务与管理工作近年来创新频出,在严惩不法商家、铸牢维护合法商户利益的“保护盾牌”的同时,不断为群众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创造良好氛围,为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始于先:超前实施 规范发展

  早在2003年,吉林市体育局就意识到,体育部门的职责不仅是设计和制定群众健身计划、修改和完善现行体育锻炼标准、宣传和推广科学健身的方法,还要为群众参与健身活动提供一个健康有序、科学规范的安全环境。于是,他们通过体制改革,成立了吉林市体育市场管理中心,强化对高危险性体育经营场所的安全管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方针。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吉林市体育市场管理中心“摸着石头过河”经历了整整6年。2009年7月,吉林市将漂流、游泳、滑雪、攀岩、射击等14个高危体育项目列为监管对象,从项目的审批备案、日常监管、违规罚则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不仅填补了吉林市体育经营场所监管方面地方性法规的空白,也使体育部门摆脱了在保障群众安全参与体育活动中执法无据、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

行于鲜:创新工作 跨越发展

  市场管理中心的一项职责就是对高危险性体育经营场所经营条件进行审核、对场所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对行业指导人员专业技能进行培训。为此,吉林市体育市场管理中心邀请了法制、安监、高等院校等行业和部门的专家学者进行辅导、授课,在培训结束前进行严格考核,让“坐着听”变成“动脑想”“动手做”“动真格”。
    与此同时,他们邀请国家体育总局科研部门协助,与有检测资质的机构合作,让监督、查处、执法更有权威性。针对漂流场所负责人员知识水平结构参差不齐的情况,他们采用“订制培训”“上门说”“贴身教”等方式,对经营者进行知法懂法用法教育;组织游泳技能大赛、安全应急演练等活动,让从业者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更领会到尽职尽责加专业技能,就可以挽救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截至目前,他们共完成对吉林地区高危险性体育经营场所检查61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3份,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全部场所已在限期内整改完毕。
    目前,吉林市列入体育监管范围的经营场所共52个,其中游泳场所26个、滑雪场所11个、漂流场所13个、滑翔伞和热气球各1个。

忠于献:“放管服” 激发蓬勃发展

  在“放管服”的改革过程中,吉林市体育局主动作为,进一步理清体育行业审批行政职责,规范了办理流程,压缩了办理时间,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便利。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和发挥吉林市滑雪场资源优势,吉林市城区内全部7家雪场拟向全市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免费开放,借此提高机关干部身体素质,带动机关单位及社会群众主动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该活动由吉林市体育市场管理中心负责协调实施,参与规模预计可达3万人次。
  今年,吉林市体育市场管理中心在执法监管过程中,还将新增“互联网+”模式,通过建微信公众号、制作科普小视频等方式,将“送安全进企业”升级为“送安全到日常”,把“说教式劝解”升级为“娱乐式引导”,以此进一步确保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场所健康蓬勃发展,为大众健身提供全面保障。(转自12月3日《中国体育报》06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