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为奥运场馆赛后运营提供新选择

  日前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召开媒体交流会,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冰雪事业部CEO丁长峰抛出的一则消息,引起了与会媒体的极大兴趣——丁长峰说万科将自2022年起接手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场馆的25年运营权。
  其实在有心人看来,这是预料之中的新闻。2018年8月,有关部门组织了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采购招标,所有建设项目均采用PPP模式,简单说就是政府和社会主体共同投资,社会主体负责建后运营的模式,最终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其中,北京住总集团和中国建筑一局负责场馆承建,万科则侧重后续运营。
  冬奥会延庆赛区的建设内容划分为两部分,其中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及配套基础设施,由市政府全额投资,联合体负责改造和运营。延庆奥运村、山地媒体中心及配套基础设施部分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由联合体负责,由项目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此后项目招标人不承担项目的任何补助责任和义务。据中标公告显示项目合作期限约30年,包括三个时期:建设期——自合同生效日至2020年8月1日实现赛前建设工程竣工;奥运服务期——自项目竣工之日起至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闭幕后三个月或冬奥组委另行约定的时间止;项目运营期——自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闭幕后三个月或冬奥组委另行约定的时间之日起25年整。而在中标的联合体内,万科进入冰雪运营领域较早,在经营松花湖、石京龙等雪场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是最有能力和资质承担冬奥场馆赛后运营的一方。所以,由万科担纲延庆冬奥场馆赛后运营,也是顺理成章的结果。
  其实,利用社会资本建设场馆并由社会主体赛后运营,延庆赛区并非孤例。2022年冬奥会冰上场馆中唯一的新建场馆国家速滑馆,是国内首个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国家级重大体育设施项目,政府资金补助仅占28.9%,华体集团与首开集团、北京城建集团、北京住总集团4家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最终中标。数据显示,社会资本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场馆建设中占比较2008年奥运会更大。预计到2022年,用于冬奥会场馆建设及改造的投资将到达人民币117.99亿元,其中私营部门出资预计为76.31亿元,约占投资总额的65%,而在北京2008场馆建设资金投入中社会资本占50%。知名财经学者布娜新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PPP模式既能为政府减轻财政负担,同时也能让企业降低投资风险。“可以通俗理解为公私合营,政府将某种公共物品或服务以特许经营权方式交由民营企业经营,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可以达到双赢。PPP模式已经广泛应用市政公用事业、道路、铁路、机场、医院、学校等领域。”布娜新介绍,她认为该模式转变了政府职能,促进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和企业可以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以最有效的方式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尤其是奥运会这种规模的运动会,需要兴建大量场馆,耗费巨大,但赛后利用率却严重不足,运营不善的情况普遍出现,甚至有些场馆因为难以承受运营亏损干脆一拆了之,而将PPP模式引入其中,在减轻政府资金投入负担的同时,探索利用社会主体优势管理和运营场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尝试,也将是北京冬奥会留给中国体育产业的一笔宝贵财富。(转自8月16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