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互动中芬冬季运动年搭产业合作平台

  今年是中芬冬季运动年,在产业领域,双方开展了一系列交流与合作。

  1月15日,配合中芬冬季运动年开幕,中芬双方在北京举办了“2019中芬冬季运动产业研讨会”,双方冰雪产业各界人士代表200余人参加了活动。中芬双方企业在活动现场就场馆建设、冰雪产业、冰球教育等方面签署了18项合作协议。

  5月12日,中芬双方又在赫尔辛基举办了中芬冬季运动产业专项领域对接会,中芬两国政府、协会、企业代表40余人参加。在一系列活动带动下,中芬双方展开了多方面合作。比如,在场地设施方面,华体集团与巴佛集团签订协议,就中国及欧洲冬季运动及训练场馆、度假村木屋、冰雪体育工艺技术咨询、体育工艺施工和冰雪体育设施设备销售等领域的业务展开合作。在冰雪旅游方面,2020年由中国体育场馆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四届高山定向滑雪比赛中还将在芬兰设立分站赛,加强双方滑雪场的合作。此外,双方还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包括五棵松体育馆的冰球界墙和五棵松训练馆的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引进、吉林北大壶滑雪场跳台滑雪的跳台建设、吉林皮革协会与芬兰雪地靴及滑雪板合作、长白山滑雪度假村(芬兰木结构等)建设等方面。

  下一步,双方还将进一步深化合作,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

  “芬兰作为冰雪强国,在交流互访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刘扶民谈道,“一是在场地设施的建设方面,芬兰作为一个没有太多高山的国家,已经建成了76座高山滑雪场,每个滑雪场的落差都不大,像类维滑雪场,今年我去调研,最大落差才300多米,但雪道有43条,是芬兰最大的滑雪场,每年滑雪人次50多万,并举办高山滑雪世界杯。我国滑雪场的落差也不大,在建设方面需要学习芬兰的经验。据吉林松花湖滑雪度假区的丁长峰介绍,松花湖就借鉴了类维滑雪场的经验。”

  另外在滑雪设施的运营方面,刘扶民还是以类维滑雪场为例,认为这种可以实现四季运营的滑雪小镇模式对我国滑雪小镇的建设很有借鉴意义。

  而在滑雪普及方面,刘扶民更有深刻体会。“芬兰总共有550万人口,其中活跃的滑雪人口超过200万,约占总人口的40%,比例很高,这与芬兰重视儿童冰雪教育有关。据了解,芬兰自小学开始就设有滑雪课程,中小学生每年二月份左右都会有一周的滑雪假,从小就参与滑雪、认识滑雪。我国要推广普及冰雪运动,也应该学习芬兰的这种理念,从青少年抓起,大力实行冰雪进校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成为冰雪强国。”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带来了冬奥场馆建设和运营、运动员训练和培训等方面的巨大需求,毫无疑问这是吸引芬兰企业来华交流、合作的重要因素。

  除了这些有目共睹的原因,刘扶民认为中国冰雪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及巨大的发展空间,是吸引芬兰企业来华交流、合作更为关键的因素。北京冬奥会为中国冰雪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可以说,我国的冰雪产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冰雪产业的政策措施,在冰雪装备制造、冰雪场地设施建设与运营、冰雪培训、冰雪旅游休闲等方面都蕴含着无限的合作空间。

  “不少芬兰企业表示,一旦在中国找到合作项目、进行投资,项目落地比较快,很快就能见到成效、取得效益。”刘扶民表示,合作项目落地较快也是吸引芬兰企业的重要因素。

  同时,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市场环境取得了很大成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各类社会资本的权益都能得到保障,也吸引了芬兰企业来华。

  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我国冰雪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很大进步,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冰雪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底子薄、基础弱、规模小,与冰雪强国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中芬冬季运动年促进了中国和芬兰的冰雪产业互动,为双方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转自10月23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