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健身场地 迈向体育强国

  建设好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不仅是老百姓的期盼,也是长期以来体育主管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在全民健身领域发挥出更大作用,在丰富群众日常健身活动的同时,促进大众强身健体,收获健康。
  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要有计划、有目标,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民生工程、实事项目等,助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以北京市为例,2021年北京市体育公共服务领域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中提出,要创建30个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体育特色乡镇;利用公园绿地、空闲边角地、疏解腾退空间等资源,新建篮球场、足球场等360处体育健身活动场所,进一步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根据最新统计显示,截至6月30日,北京市今年已有182处体育健身活动场所相继完工,各区和各建设单位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相较以往,今年北京市的实事项目任务量大幅增加,不仅时间紧、任务重,而且责任大。但是,北京市各区各部门强化责任担当,坚持首善标准、主动作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实事项目建设工作,把建设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完善城乡统筹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作为缓解群众健身突出结构性矛盾,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如今,在建成的体育健身活动场所中,已有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来此健身,约上三五好友打场乒乓球,同老街坊跳上一段广场舞,丰富的健身场地设施,让群众看在眼里,乐在心上。不仅如此,一片小小的健身场也增进了邻里间的了解与友情,促进了社区和谐发展。
  长期以来,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关系着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全国各地都在想方设法,修建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利用老旧厂房修建的体育综合体;立交桥下、社区周边,利用城市“金角银边”修建的小而美的健身设施;将体育健身场地与公园、绿地等相融合,建成集游览、运动等于一体的综合场地……相较于大而全的专业体育场地,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同样发挥着大效用,在丰富群众健身的同时,也使城市更具活力。
  为了更好地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各地纷纷制定相关政策。在北京,不仅编制了《北京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8年—2035年)》等政策性文件,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保驾护航,而且在场地建设目标上,还有量化要求。可以说,发展全民健身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新需求与新期盼,促进全民参与健身,助力全民收获健康。
  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每一名体育工作者,或是参与其中的人,都应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立足本职,敢于担当,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工作。
  从全民健身到体育强国,一片小小的健身场地,发挥的效用是巨大且重要的,建设好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不仅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题中之义。(转自7月13日《中国体育报》06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