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进来更要走出去——中国足球如何实现“双赢”

    即便已经在中国生活了20年,但英国人罗文还是对中国足球的这个冬天有些“看不懂”:在其为英超《太阳报》撰写的专栏文章中,这个能说一口流利汉语的“中国通”惊呼“先是阿内尔卡,之后是整个世界”,看来如今的中国足球,真的已经把全世界都惊着了。

    就在一年前,还有人在抱怨“升班马”广州恒大用强势得近乎夸张的引援举动坏了中超联赛的“规矩”;可仅仅一年后,中超大部分球队就都步入恒大后尘——已经确定签下阿内尔卡的上海申花自不必提,朱骏甚至还有意继续买进同样声名显赫的马丁斯;而古蒂、劳尔、西多夫等人的名字也越来越频繁地和广州富力、大连阿尔滨、鲁能泰山联系了起来。

    “请进来”当然没有错,上赛季,中超联赛16支球队中就已经有12支球队先后聘请了18位外教,创造了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的外教比率新高,明年即便有更多大牌外援加盟,也不过说明中超联赛、中国足球的“洋务运动”达到了更高的层次,但与中超联赛水平提升以及中国足球形象改善关系不大。

    真正重要的,还是在“请进来”的同时,中超联赛、中国足球也要更积极地“走出去”:毕竟只有让高水平足球俱乐部认可我们球员的能力,中国足球、中超联赛才不会给世界落下个“只进不出”的不佳口实,中国足球、中超联赛也才能拥有更多可供挑选的股肱之才。

    遗憾的是,在中超联赛大肆招徕世界一线球星的同时,中国的足球运动员们却在经历“留洋”的寒冬:继蒿俊闵离开沙尔克04加盟鲁能泰山,彻底断绝中国球员在欧洲五大联赛的“香火”之后,曾经中国足球的“留洋旗帜”邵佳一也宣布不再与德乙球队杜伊斯堡续约,转而回到母队北京国安。如今中国足球能够拿得出手的“海外球员”也仅剩葡超贝拉马尔队的张呈栋以及全北现代队的黄博文了。

    阻碍中国球员前往高水平足球俱乐部发展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我们的球员能力和水平无法达到对方的要求,让本该是“双赢”的事情变成了我方的“一厢情愿”,且由于中国球员越来越少地在高水平球队、联赛中露面,让新一代年轻球员的“留洋之路”越走越窄。

    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足协从去年开始运作的“希望之星球员外送计划”应该是培育我国足球“留洋火种”的折中之举——既然无法加盟对方一线队,那就从三线队、二线队做起。但未来5年由中国足协输送的500名年轻球员究竟有多少可以得到欧美俱乐部的肯定,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当然,在输送青少年球员的同时,也不应忽略对中国教练的“外送”工作,只有拥有了数量巨大的高水平甚至基层足球教练,中国足球的崛起才有基石;如若不然,纵使将来中国足坛真的涌现出了一批马拉多纳式的天才球员,也有可能被庸碌的教练扼杀在摇篮里。

    2012年,中超联赛或许会因为拥有了一个阿尔内卡而兴奋,但只有中国足球拥有了国产的阿内尔卡和国产的穆里尼奥,中国足球才能挤干“虚胖”的泡沫,迎来真正的春天。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