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超场地——必要的“形象”工程

        最近看了两场中超联赛,印象特深的不是比赛本身或某个球员,而是场地。

        一场是北京国安客场挑战大连实德,比赛在大连金州体育场进行。这座体育场因承办了1997年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中国队的主场比赛而闻名,之后大连队多将甲A或中超的主场放置于此。虽然金州体育场于1996年才落成,距现在也就十几年的光景,但场地质量与其所承载的历史相比,已然逊色不少,以至于国安队主教练帕切科形容“在场地里可以种土豆了”。比赛中,两队的攻防的确受到了场地的限制,如果说因为季节及地域原因,草坪返青有些参差不齐尚可理解,可其平整度不达标则是无法原谅的。这样的场地连中超这样规格的比赛都无法保证,其他的比赛也就可想而知了。

        另一场是广州恒大主场迎战贵州人和,比赛在广州天河体育场进行。该场地曾于1987年举办过第六届全运会的开闭幕式,而且中国足球的许多重要比赛也在这里举行过。不过,现在的天河体育场除了场地中央的“广州”二字格外醒目,再比较刺激人视觉的就是场内的积水(穗贵之战一度在大雨中进行),皮球的运行以及球员的奔跑、争抢等往往因水而改变轨迹。虽有上善若水之说,但把水灌到天河体育场里,味道则全变了。

        场地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足球的形象,它的好坏影响着一支球队的发挥。穗贵之战,恒大的实力显然强于人和,但最终平局收场。除去主观因素,场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恒大的特点--短传渗透因积水而延误;进球本来近在咫尺,但因水而错位……天河体育场的渗水能力实在让人遗憾,倘若雨水再大,恐怕足球就会变水球了。

        中超的形象因场地而打折,让人啼笑皆非,可这种事情持续不断地发生,则令人忧心忡忡——一些球队因为场地状况不佳使得训练、比赛受到影响,继而导致技术变得粗糙;一些球员因为场地坑洼不平而使身体受到伤害;某些球队因为场地限制,技战术水准难以达到应有水平……场地质量差限制了中国足球水平的提高并非危言耸听,如果不注意场地的“形象”工程建设,中国足球还会继续受到伤害。

        现在,北京市正在着手对部分老旧小区的房屋进行改造。照理说,老百姓在这些房子里已经住了几十年,习惯了,可为什么还要改造?因为它不仅关乎形象,更关系到住在这些房子里的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体现了政府对百姓的关怀。它不仅是形象工程,更是民心工程。

        那么正在进行着各级别中国足球比赛的体育场呢?在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后,是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还是当机立断着手改造?

        答案无须思考,关键在于行动。

(李刚)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