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安足球——让北京足球回归历史

    作为首都足球的龙头,国安队自然要扛起北京绿茵的旗帜。然而,与北京金隅男女篮相比,国安今年的表现并不让球迷提气--亚冠联赛打得一塌糊涂;中超联赛虽然勉强跻身四强,但从其比赛过程看,与强队的身份着实不符。
    面对现实,许多人都会发问:“国安怎么了?”
    倘若就事论事,我们或许会从外援不给力、中前场配合有失流畅、后防欠稳等方面分析原因,寻找答案。不过,如果把目前这支国安队放到历史的大背景中检视,可能会看到另一番情景。
    众所周知,“小快灵”是北京足球的历史传承,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它是北京足球赖以发展的基石,尽管其存在某种局限,但却代表了一种方向。1995年,国安队获得甲A联赛亚军,这在某种程度上提振了当时处于低迷之中的北京足球,球队时任主教练金志扬随之将“小快灵”上升为“抢快活”——虽有两字之变,但核心仍存。换句话说,如果北京足球缺少快速和灵活,那么这球儿也就没法看了。
    那么快速和灵活又体现在何处呢?显然是中前场。一旦中前场盘活,一支球队必然在比赛中打得生龙活虎,而这恰恰是以往北京足球的特点所在。
    1982年和1984年,北京队两次夺得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冠军,当时在队伍中,沈祥福、李公一、杨朝晖、陆相斌等为前锋,李辉、刘利福、谷大泉、张冬平等提纲中场,加之于景连、王仲兴、任嘉庆、王文宗等后卫以及路建人守门,“小快灵”的特点被他们展现得淋漓尽致。1986年,北京队又获得足协杯赛冠军,高洪波、宫磊等又补充进队,“小快灵”依然得以传承。
    北京足球如果失去了流畅的进攻,那么球迷是不会买账的。中国足球实行职业化后,北京足球几度掀起高潮,大都与攻势足球有关。
    反观现在的国安队,虽在中超联赛取得主场4连胜,但有哪一场胜仗能让球迷感到酣畅淋漓?上轮对阵上海申鑫,徐云龙的头球破门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悬疑,加之国安曾在本方禁区内“手球”逃过了裁判的视线,因此让人觉得胜之不武。
    李公一作为上世纪80年代中前期北京足球的射手代表曾有过这样的表述——在比赛中,射门得分并不是最终目的,如果能带球盘过对方守门员,把球打进空门才是最高的追求。
    这不但是一种境界,还代表了那个时代足球运动员的自信。时光穿越近30年,北京足球也在与时俱进,但许多优良传承已然不再。
    在中国足球的历史上,北京曾以出产前锋、前卫著称,可现在国安使用的中前场球员相当一部分需要“进口”,这事左思右想让人感觉特别奇怪--由雇佣军组成的中前场,肯定不如自己人使得得心应手,于是出现了当前进球困难、配合不畅的局面。
    历史是真实的,在困惑时回望一下历史,也许会对现在有所启示。国安如是,其他也如此。

(李刚)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