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亚冠惨败——钱、气质与体能
有谁还记得董礼强,1989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遭受“黑色三分钟”的“主要责任人”?多年来,“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责任”、很可能仍被自责压得抬不起头来的董礼强几乎销声匿迹;又有谁会想到,恒大亚冠重温“黑色三分钟”噩梦的“主要责任人”竟是郑智——一面当年中国球员留洋的旗帜,2008年除夕之夜破伊拉克队球门、没让中国足球给全国人民添堵的大功臣?
当年足球界内外批评董礼强最多的,是他在“最后关键的三分钟”里,根本不应该得球后贸然带球向前,而应直接大脚开球出界,或越远越好——把那点足以“杀死”中国足球的时间“杀死”,以求“苟活”到终场……这和郑智两天前犯下的大错——后场带球被断导致“被单刀”——主场大好形势下输球被推到出线悬崖边上,简直就是一对双胞胎。
但这却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中国足球——无论各级国足或俱乐部队,皆缺乏悬崖边上“生死时刻”的冷静——自己被逼到悬崖边上和把对手逼到悬崖边上的冷静,“杀不死对手”却容易“被杀死”。这是一种接近先天本能气质,后天很难改变。
为什么董礼强不可以在对手压上时带球直捣黄龙,国足以更大比分击垮对手,或带球到前场以攻为守?所有人都不敢控制球、甚至不敢触球,只想把最难熬的几分钟熬过去,丢掉球权,失误就成了必然。自己心里先哆嗦,腿肚子都不受控制,又如何能控制住球?为什么“黑色三分钟”一而再再而三发生在中国足球身上,上次是董礼强……这次是郑智,下次肯定也大有其人。
上赛季中超,某北京队员罚入点球,某媒体称他“顶住巨大的压力”……一场根本无关紧要的联赛,何来“巨大压力”?如此气质何谈亚冠、亚洲杯,甚至奥运会、世界杯?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邵佳一昆明20强赛对澳洲袋鼠、黄博文亚冠对蔚山现代皆点球不进,郑智甚至仅代表国足就6次点球不入……最容易得分的点球也成了难以逾越的“火焰山”?你又如何去赢球、去出线?
用钱?
很会赚钱、花钱的恒大和他们的老板许家印,在出大钱买来国内最好的郑智、郜林、赵旭日、冯潇霆、张琳芃……一出手就“买”下中甲冠军;再继续出巨资买来国外很好的孔卡、穆里奇、克莱奥……二出手“买”下中超冠军的同时,实际上也在探索一条“用钱改变中国足球”的道路,但亚冠主场折戟沉沙表明,钱根本改变不了一支球队的气质——尽管队中已有多名外教、外援。
相比于恒大亚冠全靠三个外援进球,郜林、郑智等国内精英浪费机会几乎多于创造机会,韩国球员完全表现出关键时刻的杀手气质。但对素以顽强、不服输,久经世青赛、奥运会、世界杯考验的韩国球队来说,他们很可能没把全北现代前两场惨败净吞10蛋后连赢3场视为“什么惊天大逆转”之类,看看他们断下郑智脚下球后的冷静及李东国罚点球时脸上的自信和享受,就不难感受到中韩球员之间气质上的巨大差距。这种差距还是全方位的,它还存在于董方卓和朴智星之间,也存在于中国足球多年来挥之不去“恐韩症”的阴影之中。
用钱也买不来体能。
一次同事转述央视转播顾问徐阳的话说,他当年与韩国球员相撞像是撞在墙上,让我颇为大惑不解。中日韩球员先天体质非常接近,中国球员在身高、体重上略占优势,但为何成仰视状?据我的粗浅了解,很多项目在“放弃”“三从一大”后,几乎没有任何大力量训练。北京国安的情况是,一切训练都与球有关。而某期中国男排,据说卧推还不如古巴女排……亚冠北京主场对蔚山现代,北京队员个个如水里捞出来般,但韩国球员T恤却像刚熨过的。刚30出头的邵佳一老态龙钟,郎征被对手轻松晃过之后只能躺在地上望球兴叹……而郑智丢球后,另一名恒大后卫10米之内被超越了5米。
急来抱佛脚新买来的巴里奥斯能挽救恒大亚冠颓势吗?还是像前两个赛季一样,只是买了个中甲中超“窝里横”而已?
(周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