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排球——避免拔苗助长

    在成年队成绩欠佳的2012年,中国青、少年男、女排却在国际赛场上创造了不错的成绩,让人们看到中国排球未来的希望所在。
    在国家体育总局为城运会、全运会设小年龄组比赛并加大奖牌设置力度的作用下,近年来,国内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挖掘、培养迎来难得的契机,越来越多的好苗子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据初步统计,目前在国内15、6岁年龄段的少年排球运动员中,女子选手身高超过1.90米的有20余人,男子选手身高超过2米的也有接近20人。基层体育主管部门在全运会刺激下,日益重视青少年后备队伍建设,加大投入,不经意间让中国排球迎来了一个新人辈出的春天。
    好苗子多了,却更需要避免拔苗助长。
    全运会四年一届,在全运会成绩的刺激下,基层培养青少年选手时,自然希望他们能够更快形成战斗力,就难免会忽视费时费力的基本功养成,而在技战术训练上贪早、贪快、贪多。这样既容易造成青少年运动员过早出现伤病,也会让这些选手存在基本功不扎实、技术不全面的“暗伤”和短板。如此培养出来的苗子乍看上去长得高,但若根扎得浅,未来想要进一步提高反而更加困难,自然也与总局希望通过设立小年龄组比赛而重振三大球的目的背道而驰。
    所以在好政策的扶持下,基层管理者、教练员还是应当处理好短期成绩与后备人才长期培养方面的关系,把目光放长远,为中国排球的未来真正养出一畦畦茁壮的好苗子。

(高  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