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门球亚锦赛——走出去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11月初的澳门,天气还有些微微发热。抵达澳门的第一天晚上,记者就跟随中国门球协会秘书长古桥马不停蹄地在来自内地的28支队伍所住的三个宾馆之间走动,到每一处去给参赛队伍的领队开会,去看望队伍,回到宾馆已经接近夜里12点;而第二天一早,早餐刚刚结束,就在宾馆外的空地上,又给来自内地的49名裁判员召开执裁工作会。
    “语言上有差别,竞赛组织的经验和规格不同,采取的规则打法也不太一样,最典型的是完全社会化的办赛模式”,古桥说,我们在临行前就给裁判和参赛队伍都发了极其详尽的参赛和执裁须知,为的是对澳门办赛的支持。
    在澳门的5天中,记者感受到了澳门门球总会义工的热情和认真,更深刻体会到了中国门球协会对澳门第一次办亚洲锦标赛给予的最大支持,对组委会工作的尽力配合,对他们辛苦的感谢,最深刻的是感受到了来自内地队伍适应国际规则、适应场地,尽快找到感觉享受门球快乐的状态。社会体育需要更多的走出去,那么走出去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
    相对于在国内比赛中有些队伍对输赢的过分看重,在亚洲赛场上,我们的队伍更多地感受到了亚洲其他球队对门球本身快乐的影响,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快乐和睦的气氛中交流参赛。记者了解到本次比赛参赛的28支内地队伍大多都是费用自理,而参与执裁的全部国际裁判也都是自掏差旅费的义务执裁。
    “今年去巴西等国后发现,我们的门球发展水平并不是最占优势,我们也有很多地方需要静下心来向兄弟国家学习,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和竞赛层面的,更重要的是参赛风格,赛风赛纪,尤其打球时候的忍让和包容,我们经常做得不好”,古桥说,其实参与社会体育赛事,最重要的是把精神风貌体现出来,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
    记者发现,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家对全民健身的高度重视,社会体育项目越来越多地走出去,和竞赛项目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社会体育项目,我们需要的不是在取得多么优异的成绩,重要的是赛出我们的精气神,在身体、心理和精神的层面获得提升。

(曹  彧)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