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健身器材—— 小行业大作为

    室外健身器材行业不大,说是数以千计的企业竞争,其实为大众所熟知的也就几家。每年体博会展位面积动辄几百平方米,但展出的重点却是室内健身器材,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室外健身器材各家基本雷同,同质化导致恶性低价竞争,创新乏力,自然没什么好展示的。
    室外健身器材行业利润不高,内销在5%至10%之间,外销能有15%左右。但因其科技含量低、准入门槛低,企业竞相压价,市场良莠不齐,其利润已经从1997年的高达50%甚至更高陡降到勉强维持5%左右,被业内人士称为“刀锋般薄利”。
    室外健身器材行业承担社会责任不小。自1996年至今室外健身器材已经遍布我国城乡,成为百姓健身的必备,是“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政府惠民便民的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工程中的重点。“惠民的器材伤民,这责任谁也承担不起!”从事健身器材生产18年的英派斯副总郑国良说,室外健身器材因其长期在室外风吹日晒雨淋,没人时时刻刻监管,虽有使用说明但是具体怎么用还是健身者说了算,诸多原因汇总对室外健身器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药要对症。2011年10月1日实施的强制性新国标(GB19272-2011《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  通用要求》),更加突出了以人为本,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在国际上也堪称室外健身器材的最高标准。新国标执行一年来,室外健身器材行业良性有序发展,产业升级改造提速,总局群体司组织培训、积极采信第三方认证、出台相关《意见》并给予实践指导,百姓对于执行新国标生产的器材认知度有所提高。盘点周年记事,旨在普及推广新国标的认知度,推动新国标的执行力度,在变“钢铁垃圾”为百姓健身利器的同时,探索企业因执行新国标投入大利润少、有决心没信心、前途虽好难见短期效益的暂时困境,倾听各方声音,寻求解决之道。

(贾海红)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