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校体育——触目惊心的“一成合格”
体检“一成合格”,明眼人一看就能明白其中令人胆寒的含义。就是说十个人当中,仅有一个人合格。
这个消息出自于北京市体检中心近日发布的《2011年度北京市体检统计资料报告》。这份一年之后“迟到”的报道披露,去年参加北京高中毕业生体检的学生中,完全合格的学生仅一成,除视力不足、体重超重等问题外,脊柱侧弯及血压增高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如果以工厂出产的产品检验来比喻,“一成合格”那就意味着其余九成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毛病,也就是说北京市的十个高中毕业生中,有九个都是“残次品”!这个比例太让人心惊肉跳了。
工厂的产品只有检测合格后才能出厂。那么高中毕业生体检出来的身体健康方面的种种问题,能算合格生吗?是否还能照常毕业呢?
我们知道,一般学生毕业考,只要文化课通过,品行上没有出格的问题,那就可以毕业了。相比来说,身体合不合格似乎不那么紧要。
谁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每个家长也都对自己的孩子精心呵护,就怕身体出点什么差错。但这些在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面前就会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回想我们的学生年代,“小眼镜”屈指可数,“小胖墩”更是凤毛麟角。因为不随大流,因为太个别,所以“有幸”成为这些“个别生”的学生往往会成为被嘲弄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这个比例反而倒过来了,身体完全合格的学生成为了“珍稀品种”了。仅仅这个比例的颠倒就可以看出我们目前的教育制度的缺陷了。
目前一些省市已经酝酿出台了把体育成绩纳入高考评价体系的政策,并有在全国推而广之的趋势。这仅仅是高校“入门”时增加了一道体质因素的门槛。那么,各个学习阶段的毕业是否也应该有这样一道体检合格的门槛?道理很浅显——不合格“产品”怎能“出厂”?
负责任的企业都把产品质量当成自己的生命线。相比这些产品,人这个“产品”更加精贵,更需要慎重对待,更不能让“残次品”轻易过关“出厂”。
即便是产品已经出厂,如果日后消费者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了设计、制造中缺陷,负责任的企业还有一个召回制度。我们现在还不敢奢望毕业了之后的学生在体质方面又发现了新的缺陷,是否也可以“重新回炉”?
(马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