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CBA——如何传递赛场“正能量”

    本赛季的CBA常规赛第28轮,身处主场的上海球迷自发高喊“苏伟加油”,一下子融化了长久以来“换苏伟”的冰冷和生硬,令人感动。这样的“正能量”正是目前CBA和WCBA赛场上所急需的,应该传递到每一个俱乐部的主场,传递到每一位球迷的心中。唯有如此,联赛赛场才能成为大家享受愉悦的“一方净土”。
    但是“正能量”该如何积聚并传递出来呢?
    首先这需要联赛管理者、赛区组委会、各俱乐部以及球迷组织等多方面的积极引导。中国篮协很早就提出“三个服务”的概念,其中之一就是服务球迷,这既包括要为球迷打造精彩的比赛,让大家从中得到享受,同时也有引导形成文明健康观赛氛围的含义。在WCBA总决赛第一场出现球迷围攻裁判事件之后,中国篮协就发出了一封文明观赛倡议书,情真意切地希望球迷将CBA和WCBA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呵护关爱,做到“文明入场不争不抢,文明观赛不扔不骂,文明加油狂而不燥,文明标语不俗不脏,文明篮球精彩有我”。上赛季的CBA总决赛期间,北京金隅专门拍摄了号召文明观赛的视频在主场反复播放,对于净化赛场气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些都是正面积极引导球迷的范例。
    当然,引导归引导,赛场“正能量”的形成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球迷的自觉,要做到自觉文明观赛,必须先要抛开对于裁判的偏见。从WCBA浙江稠州银行和山西兴瑞的那场比赛来看,3位当值裁判在比赛过程中的吹罚非常公正,个别球迷赛后拳脚相加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因便是不相信裁判的公正性。本赛季的联赛赛场上确实出现过裁判错漏判的事情,中国篮协还对CBA八一双鹿与青岛双星的3位裁判给予了重罚。从篮协公布的裁判监评数据来看,本赛季的哨声正确率是高于上赛季的,所有临场裁判都是抱着尽职尽责公正吹罚的心理的。但是某些球迷一旦觉得哨声对自己球队不利,就想当然认为是“黑哨”,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显然是不对的,应该彻底摒弃。
    培养文明意识更加重要的是,球迷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成败观,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展的今天,竞技比赛说到底只是大众消费的一种文化产品,花钱买票到赛场上看球,为的就是一个心情舒畅,大可不必将胜负看得那么重要,只要在48分钟的时间内欣赏到一场精彩激烈的对抗,就完全可以值回票价了。

(刘小龙)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